初审编辑:吕芳缘
责任编辑:纪学敏
特约评论员 孙洪师
产业令人欣喜,数据令人瞩目,产能令人关注,成绩令人自豪。
日前,滨州粮食产业成绩单发布,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91.1万亩,粮食总产量77.62亿斤,单产435.52公斤,实现“三增”,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全省的1.7倍、接近全国的两倍,全市粮食食品加工主营业收入、畜牧全产业链总产值分别突破2006亿元、1368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突破2000亿元的地级市。
尽管是黄河冲积平原,但因为地下碱卤水埋藏浅,盐碱地居多,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核定,滨州耕地中不同程度盐碱地126.3万亩,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21.9%。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禀赋并不占据优势的区域,滨州的“双千亿粮城”又是如何炼成的呢?中国饭碗又是怎样装满滨州粮食的呢?
从产能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筑牢粮食安全的战略之基,滨州累计建成522.7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近90%,并打造了“创新化改造、特色化种植、多元化利用、融合化发展”的滨州模式,是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让“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的盐碱地通过现代化的改良和建设变身为高标准农田,一时间,“禾苗绿”摇曳,“麦浪黄”喜人,“藏粮于地”,为提高粮食产能提供了土地支持和资源基础。
从产业看,滨州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多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0家,其中9家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拥有玉米、大豆、小麦三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创新创造,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新质生产力打造粮食经济发展新优势,为滨州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力。
从产品看,作为主要主食的小麦,在滨州有着长而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一粒小麦能加工成600多种产品,作为大豆蛋白的主要承载者,一粒大豆能生产出200多种产品,作为新型果糖的开拓者,一粒玉米能变身100多种产品,滨州的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达到98%,全市粮食加工综合产业模式高效、低耗、清洁,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滨州的生动践行。
从品牌效应和营商环境看,滨州已实现省级品牌、市级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联动、同频共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等闻名遐迩、名扬中外,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拓宽不断,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力提升,擦亮“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成就企业家梦想”,为企业服务尽全智、尽所能、服全务,营造了滨州“双千亿粮城”高质量发展的舒适舒服舒心环境。
春风浩荡春潮起,粮香九州看滨州,作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滨州正以产品质量高、品牌品质好、营商环境优的特质,书写着中国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序章。
初审编辑:吕芳缘
责任编辑:纪学敏
黄河二路“创新桥”呈南北走向,桥梁全长30米,桥面宽度为4米;桥梁两端设置垂直升降电梯,人行梯道宽2.5米。市城管局将督促施工单位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衔接工序,高标准、高质量、按进度推进,于4月底前完成三处工程建设。[详细]
2月27日,中铁大桥局二公司滨州黄河大桥项目部对所有人员进行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为项目安全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同日,滨州黄河大桥项目部定制“点对点”包车服务,派出两辆大巴车专门前往梁山县接22名劳务人员返滨复工。 [详细]
2月27日,全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提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表示:“疫情当前,帮扶就是最好的监管,就是最好的服务。[详细]
2月27日,滨州市教育局寄语全市广大家长:让我们家校共育,携手并肩,继续坚守这个特殊的假期,继续关心关注孩子的健康、学习和成长,安心等待我们的开学通知!相信,即将到来的开学季,定是“桃李芬芳”时! [详细]
目前按病例确诊医院所在县市区分布:滨城区1例(已治愈出院)、邹平市7例(含治愈出院6例)、惠民县3例(已全部治愈出院)、阳信县1例(已治愈出院)、无棣县3例(含治愈出院1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