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 | 清明祭英雄:用好本地元素激活红色基因

2025-03-31 08:53:30 来源:  作者:


  特约评论员 苏振华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清明节之际,滨州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致敬先烈、缅怀先烈,在红色基因传承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挖掘“本地密码”,从历史土壤中打捞情感共鸣。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众多英雄人物,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清明节致敬英雄的核心内容。深挖“一马三司令”“一门五烈士”“拥军五姐妹”等英烈事迹,以及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无影山抗日阻击战、刘井战斗等红色文化,抢救式挖掘380多名新中国成立前和抗美援朝老兵事迹,编发光荣册550余册,参与编纂滨州《渤海红潮》图书,为红色宣教提供“源头活水”。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讲解员向少先队员讲述渤海地区的革命史,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战争年代渤海老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在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重温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杨柳雪村史馆中,大家通过实物、照片、文字和视频,全方位了解了杨柳雪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历史印迹和棉区红旗的辉煌历程。

  创新“打开方式”,云端寄哀思,技术+艺术的双向赋能。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烈士祭扫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开展烈士祭扫活动,坚持线上组织引导和线下服务保障相结合,持续引领文明祭扫新风尚。滨州各地群众通过网络“云祭扫”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游客戴上VR设备,就能“穿越”回革命年代,直观感受英烈们的战斗场景,增强对英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开发英烈故事语音导览,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随时聆听英烈故事。除网络祭祀外,还积极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寄、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向英雄致敬。

  构建“长效机制”,从节日仪式到城市基因。将英雄精神融入城市肌理,打造可持续传承生态,编写乡土教材,学生清明实践“采访老兵、寻访红址”,开展校园话剧排演,用童声童语让历史“活”起来。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导孩子们把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开展英烈精神思政教育,讲好“纪念碑下的思政课”,广泛开展英烈故事讲演、主题征文、书画创作、文艺汇演等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烈精神的熏陶,汲取信仰的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通过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在全社会树立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尚,激励人们汲取奋进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吕芳缘

责任编辑:纪学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