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让非遗传下去、走更远

2025-02-11 10:37:56 来源:  作者:

  特约评论员 初宝瑞

  2月9日,一年一度的山东文化盛宴——胡集书会在山东滨州盛大开幕。刘兰芳、牛群、李金斗等名家现场表演,点燃观众热情;客家竹板歌、太原莲花落、五句板等远方曲种首次演出,《黑神话:悟空》经典插曲陕北说书《黄风起兮》惊艳亮相,为书会增添了新活力;胡集书会公布主题曲MV、标识、吉祥物……众多元素汇成了“曲山艺海”的胜景。

  据了解,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省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书会到2月13日结束(农历正月十六),涵盖了“2025年胡集书会开幕式”、中国曲协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到基层”专场演出、“乡风曲韵”2025胡集书会全国美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全国评书评话名家新秀胡集汇”等活动,吸引众多曲艺名家助阵、深度参与。特别是,著名评书大师刘兰芳已81岁了,今年是她第6次来胡集演出。她带来了《岳飞传》选段《还我河山》。表演中,她挺胸昂头,一气呵成,底气十足,一句句唱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引得全场观众掌声连连、喝彩不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胡集书会是兴起于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曲艺界的“活化石”。在现代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如何让有800年历史的胡集书会活起来、传下去、走更远,迈向蓬勃的文化消费市场,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民间书会是自发形成的传统说唱艺术交流集会,主要存在于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民俗活动。据统计,1949年以前,我国共有民间书会30余个,随着时代变迁,目前仅有以山东惠民胡集书会、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安徽界首苗湖书会、河南许昌杜寨书会等为代表的传统书会还在续存,其中,以胡集书会、马街书会最具代表性并传承至今,如中原大河屯书会、河街书会、保安山书会、大槐树书会等数十个传统书会都已相继消失。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提出:“扶持马街书会、胡集书会等民间曲艺展示交易集市的发展”。同年7月,胡集书会被文旅部正式列入《曲艺传承发展计划》。2022年,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落实曲艺传承发展计划,重塑‘曲山艺海’‘胡集书会’等品牌,培育一批‘非遗曲艺书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为此,必须切实加大曲艺文化传承保护力度,推动胡集书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工作专项小组市级统筹协调、县镇两级具体实施的市县镇一体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抓好书会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扩大胡集书会影响范围。编制《支持“胡集书会”保护传承发展三年规划》,对书会活动开展、载体建设、人才培养等进行长期规划,实现书会文化“两创”新成效。打造自由职业演艺人员服务中心,设置功能性办公室,精心打造“创演基地”“教育基地”“活动展示中心”等,为艺人提供教育培训、创作指导、活动策划等活动。

  要积极争取各级支持。积极对接中国曲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了解国家级和省级扶持政策,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丰富曲艺文化元素,承办高质量曲艺文化活动,打响书会曲艺品牌。同时,以“曲艺”为特色打造集餐饮、住宿、演艺等为一体的曲艺特色旅游文化基地,与惠民县孙武不夜城、魏集古村落、魏氏庄园,滨城区杜受田故居、黄河楼等相互呼应,逐步完善文旅产业链条,推动文旅融合健康发展。

  要培育非遗曲艺人才。做好曲艺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曲艺类职业院校,选拔培育曲艺类“特长生”。积极协调推动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新模式,推动曲艺等文化艺术在职业学院作为特色专业发展。完善技能提升、导师带徒等成长成才机制,试点在特殊学校开展曲艺新苗培养,用曲艺技艺帮助特殊学校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正向反馈体系,壮大曲艺传承人才队伍。强化曲艺人才“引用留育”,争取利好政策及奖补资金,鼓励艺人开展曲艺作品创作、曲艺人才培养,逐步建立人才培养、曲艺创新等长效机制。

  要探索商业经营模式。充分挖掘书会自身市场价值,构建多元化的市场经营模式,组建民间曲艺演出公司、演出团体,通过吸纳商业资金,采用商业化经营方式,组织各类演出活动,在组织管理方式、演出市场营销、分配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磨合,并从事中介服务,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激励优秀人才和演艺团体加盟,进行统一包装、统一策划、统一推介、统筹演出。

  要构建媒体宣传矩阵。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借助 VR、H5、互动短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建强媒体宣传矩阵,从用户思维出发,关注用户兴趣所在,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用好市县媒体资源,开展胡集书会系列曲艺节目直播和网络展播。以新媒体为依托,打造品牌栏目,用鲜活方式讲述胡集书会历史、著名艺人档案、老观众群体记忆、民间艺人走访实录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解读胡集书会的昨日今生,并和现代娱乐元素结合,形成与时俱进的曲艺文化新品牌。

初审编辑:张学瑞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