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绿色制造 “铸”就未来

2025-02-10 16:44:39 来源:  作者:

  特约评论员 初宝瑞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现代铸造业则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是众多主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关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铸造行业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铸造产值约占国民经济1%,自2000年成为世界最大铸件生产国以来,铸件产量已经连续24年稳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铸造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年铸件产量5万吨以上的企业约200家,铸造行业从业人员达120万。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大省,铸造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生产产能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位列全国第二位。山东半岛濒临海洋,海运优势有利于铸造件产品的出口,每年铸件出口达100多万吨以上,是中国铸件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拥有铸造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0余家。

  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必须以推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根本,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智能化变革,提升行业质量效率,全面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要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对铸造产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改进熔炼、造型、砂处理和清理等生产工艺,科学调整生产布局。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协同机制,加快形成促进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铸造企业参加铸造行业展会、产业论坛、展览等各类展洽活动,推进企业间技术互通,促进企业及时了解铸造产业相关的政策方向、获得更多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

  要强化协同发展。引导铸造企业进一步通过产能合并、产能置换、产能交易等方式,将现有铸造产能向高技术水平企业、高附加值产品企业聚集,加大集聚载体建设力度,快速推进小规模、作坊式的铸造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积极谋划建设绿色低碳铸锻产业基地,形成产品上下游配套、通用设施共享,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品牌竞争力,支撑高端智能化铸造项目建设。

  要强化项目管理。精准施策加强铸造项目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做好全要素保障,加速实施低效产能替代为优秀高端项目的发展与技改所需产能腾出空间,支持企业围绕主机厂或重大项目配套生产,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持铸造企业因地制宜深耕细分领域,分梯队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有序引导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稳走好“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要强化技术创新。把转型升级作为贯穿发展的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大力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铸造和锻压生产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重点铸造企业引进智能电弧炉、数控卧式加工中心、铸造砂型3D打印机、铸造模拟分析软件等高端软硬件设备,重点领域高端铸件、锻件产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一体化压铸成型、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铸造行业迭代升级。引导和支持铸造龙头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等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铸造行业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检测检验、推广应用等搭建“一站式”科创公共服务平台。

  要强化绿色转型。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贯穿铸造和锻压生产全流程,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使用绿色铸造原辅材料,从材料源头减少排放;使用推进铸造废砂再生处理技术应用、废旧金属循环再生与利用,从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采用高效节能熔炼、热处理等设备,提高余热利用水平;减少铸件废品,提升生产效率,提高铸件工艺水平。监督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建设清洁车间、清洁工厂。

初审编辑:张学瑞

责任编辑:张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