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灯续昼 北海经济开发区用传统民俗“拨灯”迎接元宵节到来

2024-02-24 13:41: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九涛

  大众网记者 郭九涛 滨州报道

  “元宵快乐!”“新年好新年好……”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北海经济开发区的马山子镇南瞿阝村,行走在村路巷间的“拨灯人”穿过人群,向村邻们播撒火种,为乡亲们送去新一年的祝福。

  “拨灯”是北海地区的传统民俗,在这个渤海湾畔的有10个姓氏、800余户村民的小村庄流传了上百年。晚上六点左右,南瞿阝村的车队伴随锣鼓齐鸣缓缓前进,家家户户燃放烟花接灯,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和绚烂的礼花,拨灯人将油浸的棉籽包点燃,拨放在街头巷尾及家家户户门口。点点灯火连成串,汇聚成火红的长龙。大伙在灯光与欢笑中,感受新农村新时代变化,祈福新的一年安康顺遂。

  据了解,拨灯的程序分为包灯和拨灯两个步骤。元宵节前,安排人员分工及锯末、棉籽、柴油、麻纸和灯包的采购和包装,这叫包灯。正月十四这天,村民将浸了油的棉籽包入纸内。下午三点左右,村里召集人们把老辈使用的碾子用高粱秸秆做的帘子包裹,以准备拨灯前的祈福仪式。太阳刚要落山,锣鼓车辆上的村民敲着鼓、打着锣陆续聚集到广场上,村内大人小孩跑到广场上观看。拨灯祈福仪式正式开始,召集人在碾子前上香、烧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后鞭炮齐响,最开头的是花灯车,村内10余名儿童坐到车尾,后面跟着七辆锣鼓车,每辆车锣鼓声不断。车队从大队开始出发,沿路将灯放到每家每户门的两侧,期间每户人口会拿一些瓜子等物品作为回赠。正月十五这天,拨灯队伍出东门进西门,正月十六拨灯队伍拨村内主要街道,寓意全村生活幸福美满。活动持续2个小时左右,门前的小灯照亮了村里的路,期许日子红红火火。拨灯前,各姓氏还进行赛鼓、秧歌比赛。

  元宵节期间,北海经济开发区一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角,传承传统民俗,展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业绩、新成就、新气象,演绎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成功繁荣了乡村群众文化,展示了民间艺术风采,激发了群众文化自信,为凝聚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打造沿海特色乡村振兴文化强镇,构建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现代化村庄治理模式。

初审编辑:郭九涛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