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 标题 图文
  • 国家级项目-吕剧(市直)

    滨州市处于山东省西北部,东临渤海,北部与沧州市搭界,西部与德州市接壤,南部与淄博市为临,黄河从西到东穿过市区经东营市进入渤海。1958年,博兴吕剧团上调淄博专区,时称淄博专区吕剧团(当时惠民地区撤销并入淄博专区)。[详细]

    01-26 16-25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阳信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在阳信县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阳信县城西部的洋湖乡、温店乡镇以及附近周边县的邻村。一个村的秧歌队都是由本村年龄大威望高的老人来带领到各村演出,秧歌队进村,锣鼓鞭炮响起,形成了一个团结、融洽、和谐、欢腾、热闹的节日气氛。[详细]

    01-26 16-24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渔鼓戏

    渔鼓戏是沾化县富国镇胡营村的艺人们在原来渔鼓腔的基础上,揉进武术动作,增加部分锣鼓,吸取其他剧种的精华,从而搬上舞台、化妆演出,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剧种的。为此,沾化县虽然也成立了渔鼓戏专业剧团,但因剧团骨干力量年龄偏大,青年演员又屈指可数,造成...[详细]

    01-26 16-23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滨州剪纸

    滨州民间剪纸内容丰富,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活动、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在民间流传的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等。师徒相传主要是以剪纸为主业或副业的剪纸艺人,他们生产的剪纸主要批发给当地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有走街串巷的游方艺人,农闲时节游走四方...[详细]

    01-26 16-21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博兴柳编

    柳编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手编技艺,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博兴柳编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普遍认可。[详细]

    01-26 16-21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分布的核心区域是山东省博兴县,2000多年来,在全国广为流传。董永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成为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题材,出现了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深远的作品。[详细]

    01-26 16-20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也称为胡集灯节书会,始于元朝,兴于明清,距今700余年。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胡集书会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单纯的、具有自发性质的中国民间曲艺交流的集散地。2006年,胡集书会以其在中国曲艺界的深远影响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详细]

    01-26 16-16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惠民泥塑

    惠民县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经盛行一时。河南张村位于山东省惠民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沙河南岸,有70多户人家,300多口人,以制作泥塑闻名,素有“娃娃张”之称。[详细]

    01-26 16-16滨州市文化馆
  • 国家级项目-吕剧(博兴)

    滨州市处于山东省西北部,东临渤海,北部与沧州市搭界,西部与德州市接壤,南部与淄博市为临,黄河从西到东穿过市区经东营市进入渤海。《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载,“二十世纪初,博兴县艺人孙中新改为化妆演出后,与同伙流动演出。[详细]

    01-26 16-09滨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