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
为积极宣传推进我省乡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5月26日起,大众网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专题报道,记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庄实地采访,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镜头记录各地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报道各地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
【乡村振兴新实践(17)】
滨州柴家村:党建引领谋福利 村民住楼房、拿工资 生活越过越舒心
大众网记者 王亚明 见习记者 李露
“这居住条件真是太好了,水电暖全部免费,天然气、冷热水都配套,家具应有尽有,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以前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能免费住上这么干净、敞亮的楼房。”……近日,在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柴家村老年公寓里,74岁的柴本荣老人小有激动地向记者介绍着如今的生活。柴本荣老人所说的楼房,是2015年入住的怡和家园社区,该社区由柴家村通过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成,村民入住不花钱。
优美舒适的社区居住环境
对于柴家村的村民来说,这些年生活的巨变远不止住上楼房这么简单。近年来,柴家村先后率先实现土地流转,农民拿着土地流转费,或当起了工人,或当起了老板,收入成倍翻。以前在红白事上,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风气没有了,就连村级公募也建了起来,真正实现了“生者进社区,逝者进公墓”。
一个拥有230户、708人的小乡村,如今能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基于该村过硬的村级党组织建设。在党建的引领下,“两委”与全村31名党员拧成一股绳,超前谋划、敢于争先,与村民一道,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打造成了市级文明社区、全国安全社区,先后被授予邹平县敬老模范村、邹平县“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谱写出了党建富民新篇章。
党员身先士卒解困难,整村搬迁,村民不花钱住上楼房
党建凝聚向心力,柴家村就是最好的印证。在柴家村党支部书记柴启荣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柴家村积极探索,抢抓机遇,在党建引领下先后通过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队表决通过,在全县率先利用政府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整村搬迁。
2012年3月,柴家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工建设柴家新村——怡和家园,2015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村民全部住进新型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搬进了社区免费老年公寓,完成了从农村到社区的华丽嬗变。通过建新拆旧,柴家村结余土地指标,获得增减挂钩项目资金,保证了村民不花钱住上楼房。整村搬迁后,复垦旧村土地200亩,流转后为村集体年均增收20万元。
柴家村党支部书记柴启荣介绍党建引领下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作为全县第一个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村,在全县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全凭自己摸索。从建设到搬迁,尽管面面俱到,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困难。2014年,新村建设中期出现了资金短缺,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延误工期,村民没法按期搬迁。此时,柴家村党员站了出来,在柴启荣的动员下,全村31名党员带头集资,有些甚至不惜借钱,解决资金问题。新村建成后,有村民怀旧,有村民房子才盖不久,迟迟不愿搬迁。关键时候,还是党员上,针对不愿搬离的村民,“村两委”组织党员前去说服、分析利弊。同时,聘请专业团队对每家每户拍照留影,刻成光盘。搬迁开始后,党员家庭率先搬离做表率。“好在我们有基层党组织这一坚强的堡垒,有了困难党员上,出现问题党员先解决。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是既争当宣传引导员、矛盾调解员,又争当群众服务员,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柴启荣说,正是基于村里基层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才使柴家村村民顺利搬进了新社区。
基层党组带头示范,流转土地,村民越过越幸福
社区建设加快了土地流转,为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柴家村把土地流转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了确保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柴家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宣传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广泛征求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意见,并利用民主议政日活动,专门研究讨论土地流转工作方案。
“为了彻底打消村民的顾虑,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领部分农民率先流转土地,为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柴启荣介绍。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下,2014年10月柴家村全村1320亩土地整体流转给8个种粮大户种植。通过整村流转,原先的地边地沿、沟渠、遮荫地等收归集体所有,这样增加了村集体土地100余亩,年均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
后土地流转时代农民日子越过越幸福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在获得稳定的流转资金的同时,有了充足的时间到附近企业打工或从事个体生产经营。柴启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后,农民一亩地一年租金收益可达1100元,再加上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农民纯收入大幅提升。如今,柴家村年龄较大的村民当上了农业工人,日工资在60至100元,年轻人则到附近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
谈到现在的新生活,柴家村柴启亮老人高兴地说:“以前,家里收入全靠种地,土地是唯一的依靠,一年下来每亩地也就1000多元的收益。现在多亏了村里进行土地流转,每亩地的流转费用是12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我还在村里干起了保洁员,每月工资能有600元,现在俺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
柴家村的发展模式为明集镇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新型社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路径。柴家村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业村,成为邹平县最早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整村搬迁和第一个整村完成土地流转的村,与其过硬的村级党组织建设密不可分。走在怡和家园社区,处处能看到有关抓党建、促发展,服务党群、奉献社区等等有关党建的宣传标语。而为了营造党建引领的良好氛围,柴家村在社区西路与社区内安装党建主题标牌20余块。
村级党组织建设当中,除了硬件,柴家村还建立了一整套凝聚党员战斗力,为群众服务的体系。每月主题党日,村党支部召集全体党员集体学习,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凡村内大事要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通过,由村两委负责实施,监督委员会监督落实。民主决策和村级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使得党支部工作透明化,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为了方便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柴家村将原来以生产组为单位的联系群众方法自主改进,以单元楼为单位,每个党员负责联系所住单元的群众,传达村委通知、决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畅通村民与党支部的联系渠道。柴启荣说,这样联系群众的方式,使得“村委”为民服务的效率大大提升,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当中的地位,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党建引领,合村并居建公墓,移风易俗成标杆
结合全镇整建制完成土地流转的优势基础,明集镇党委把社区建设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都围绕、服务于该项工作。在此背景下,合村并居成为集约资源、以强带弱、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柴家村与小耿村恰恰成为合村并居的试金石。
在与小耿村合村并居过程中,柴家村坚持“合村并居,党建引领”,两个村党支部先行合作,共同商讨有关工作;并且依托主题党日活动,两村党员结对,共同交流,尽快融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不断增强。
公益性公墓已经投入使用
“小耿村社区建设,2017年2月开工,11月搬迁入住。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搬迁入住、拆除旧宅、复耕验收的社区建设‘小耿速度’。”柴启荣说,“小耿速度”是两个村支部齐心协力的成果,再一次印证了党建引领的巨大作用。柴家村、小耿村合村并居后,依托明湖湿地公园的良好区位优势,社区党支部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党员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出“合村并居,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打造了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
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安定,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逐步增强。为此,柴家村党支部把服务民生作根本,积极响应全镇“后土地流转时代”发展布局,开展村级公益性公墓改造建设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柴家、小耿两村支部共同商议合建村级公益性公墓,两村支部书记带领“两委”一班人先做通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工作,继而征得全体村民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2017年11月份公募开始投入使用,今年6月份将全部竣工,由此,怡和家园社区成为“生者进社区,逝者进公墓”的成功范例。
“我们村是2016年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在红白理事会的倡导下,村民主动摒弃了以前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陋习。如今,村里办喜事不收礼,不请歌舞队,白事一切从简,不吃饭、不招待。”柴家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柴象禄说,这样既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又节省了时间,受到村民的一致欢迎。
该镇党委书记潘飞说:“柴家村成功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抢抓机遇,‘先’和‘干’,把工作全面落脚到推动‘五个振兴’,谱写出了党建富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