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赓续“老渤海精神” 凝聚再奋进力量

2021-09-23 17:33:31 来源:  作者: 张爽

  作者:王富源

  在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黄河尾闾、渤海湾畔这方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热土,被赤诚红心和鲜红热血映染成红色,并孕育诞生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日月如流,时日如飞,渤海区已淹没在历史里,但“老渤海精神”却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中,嵌入老区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渤海区直接继承者的滨州,将“老渤海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巨大的政治优势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不断发扬光大,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老渤海精神”引领下,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期盼、把握发展特征,提出“六问八策”,推进“七富七强”,确定“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等工作要求。特别是去年以来,滨州布局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发力,多项重要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滨州从2018年度的“不定等次”上升为2019年度的三等,2020年度跃升至二等、第7位。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3.1%,列全省第6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1.6%,列全省第1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工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均列全省前5位。全市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滨州发展成色纯度更浓、深化改革力度更大、民生保障温度更暖,实实在在体会到“老渤海精神”指引前行的精神感召和助推发展的磅礴伟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不堪回首、苦难辉煌岁月里,渤海区军民同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不惧生死、共赴国难的革命先烈,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得了抗日病、一心打鬼子的“一马三司令”,早于董存瑞的爆破英雄侯登山,英勇赴铡刀的巾帼英烈吴红英等等。他们以行为守护初心,用生命保护革命。唯有铭记遗志,才能躬耕不辍,唯有砥砺前行,才能不负嘱托。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中,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全体党员要学习革命先驱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气概,强化敢作敢为、克难攻坚的担当,使出尽心竭力、全力以赴的劲头,攻克一个个制约“双型城市”建设的“要塞”,拔掉一个个影响“富强滨州”发展的“碉堡”,只有这样,才能吹响城市转型发展的胜利号角。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渤海区劳苦群众以毁家纾难的豪情,舍小家为大家、舍私产捐国难,毫无保留支持革命,更是喊出“要粮有粮,要钱给钱,要人出人”“砸锅卖铁支援前线”等爱国口号。陈毅元帅在渤海区党委机关报告首次提出,革命胜利是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群众的小推车“推”出了革命胜利,也“推”出了经济发展。正是依靠企业家群体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发展壮大重工业,才助力滨州步入工业化快车道。但随着要素成本优势减弱和环境资源约束加紧,滨州迎来发展转型挑战,此时又是广大企业家们站出来,“刮骨疗毒”、“断臂求生”,带领企业从“危机”中“突围”,于“困境”中“破局”,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保留了发展底气。转型阵痛仍在,压力不减当初。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双型城市”建设目标,发扬“老渤海精神”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特质,枕戈待旦、风雨兼程,努力化危机为先机、变困境为佳境,唯有如此,方可得酬发展壮志,同饮庆功美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启百年大党新时代、开创“十四五”工作新局面、启航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新征程,需要我们传承老渤海红色基因,赓续“老渤海精神”血脉,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用奋发有为的状态、迎难而上的斗志、拼搏实干的精神,推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初审编辑:张爽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