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高新区依托沿黄综合资源建设龙江湿地
2014-07-28 08:28:00 来源:滨州日报 我要评论
[提要]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高新区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根据沿黄区位地理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江湿地公园。这也使龙江湿地公园具备了统一规划建设的必要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沿黄生态环境,龙江湿地公园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生态工程、民心工程。
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高新区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根据沿黄区位地理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江湿地公园。
高新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
近年来,高新区立足辖区内丰富的农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力推进沿黄生态项目建设,通过合理、规范、有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全力打造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
2011年,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黄河南岸流转土地3万余亩,用于实施沿黄生态建设项目,三年来累计投资近3亿元,对区域内土地、道路、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规划建设8条主干道总长60公里,开挖沟渠78公里,配套桥涵102座,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治理目标。针对区域内土地盐碱成分较高的现状,该公司采取科学方法进行了有效改良,加快建设生态林场。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林场化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混交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截至目前,已栽植30多个品种共计1000余万株,其中:香花槐8000亩、梧桐5000亩、柳树1000亩,并培育出了喜柳、美人柽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打造鲁北最大的抗盐碱苗木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利用涝洼地及原有鱼塘发展现代渔业,推行渔农结合、渔牧结合、渔林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渔业新模式,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大口鲶鱼、黄河鲤鱼等优质高附加值水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主导养殖产业格局,打造集水产养殖、良种繁育、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益的现代化渔业示范项目,目前已开挖池塘1000亩,并放养了虾苗,现代渔业项目初具规模。
沿黄生态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实现了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节约利用,完成了林网、水网和路网“三网”提升,改变了群众靠天吃饭、靠地生存的传统生活方式,为发展其他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也使龙江湿地公园具备了统一规划建设的必要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沿黄生态环境,龙江湿地公园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生态工程、民心工程。
龙江湿地公园将打造成一个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生态休闲景区
龙江湿地公园东起龙庭湖水库,西至江南水库,北临黄河,南至黄河截渗河,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沿黄总长度10公里,区域内水域面积2.9平方公里,湿地、滩区面积1.8平方公里,淡水资源充足,水乡特色鲜明,风景秀丽,气候怡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栖息着多种野生鸟类,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龙江湿地公园汇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将打造成一个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生态休闲景区,全面展现沿黄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
该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结构是“一轴、一心、三片区”。一轴,即以龙庭湖水库为龙头、青龙河为龙身、江南水库为龙尾的景观轴线,从空中俯瞰,给人以“龙戏双珠”之感。一心,即黄河文化创意中心,对原有的水系进行改造,实施生态湿地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搞好园林和景观的建设,对区域内的村落通过水系、道路的连接,打造景观节点。对村落民居进行搬迁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画家村、陶艺村等,借助村落民居展现黄河文化。三片区,即将整个生态湿地分为龙庭湖水利风景区、园林产业园区、高效农业展示区,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功能分区,其中:龙庭湖水利风景以道旭引黄闸、龙庭湖水库和截渗河为中心景观,通过水系、绿化向南延伸,提升整片区域的土地价值,发展休闲观光、文化教育、商业住宅等;园林产业园区是中喜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业区,在扩大苗木种植的同时,注重生态湿地景观的维护,引进大树、古树,培植多种水生植物,形成生态多样性;高效农业展示区以江南水库作为水源地,以保护为主,同时发展稻蟹养殖、有机农产品种植和采摘、观光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等。
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工程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理念,龙江湿地公园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新一路(205国道至滨博大道段)路域综合治理及景观带建设是龙江湿地公园的一期工程,全长1700米,主要内容是完善新一路建设,对道路南侧的黄河截渗河进行清淤拓宽,景观建设上顺其自然,突出自然情趣,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大量运用水生、湿生地被、宿根花卉和观赏草,打造野花、野草、野鸟、野情、野境、野趣的生态河流湿地景观。
龙江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上注重添加文化元素,全方位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
龙江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上注重添加文化元素、传承黄河文化,计划建设黄河文化书画院、黄河文化博物馆,全方位挖掘和弘扬底蕴深厚的黄河文化,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彰显文化魅力,推动旅游全要素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
龙江湿地公园涉及48个村庄,根据村庄现状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在特色村庄和民居建设上,坚持“传承文化、造福百姓、促进经济、推动发展”的理念,以自然生态、文化遗产、特色物产等资源为依托,加强旅游与生态农业、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村庄,如秧歌村、高跷村、民歌村等,发展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等,将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通过“公司+农户”、“旅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出一批以田园风光为主的乡村观光型产品、以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体验型产品、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休闲型产品、以民俗活动为主的乡村风情型产品,使之成为集餐饮、住宿、休闲、民俗、历史、手艺作坊、时光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拓展等于一体的旅游区,提升景区资源和生存资源供给能力,绘制黄河人家的精美画卷。
龙江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会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
龙江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会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状况良好并举的目标。
美化城市环境。龙江湿地公园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通过集中展示原生态湿地景观及自然田园风光,着力打造生态“水廊”和都市“绿道”,与黄河北岸展现都市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的黄河风情园相呼应,形成“双龙戏水”的态势,一起构筑滨州市中心城区“绿肺”。
促进可持续发展。龙江湿地公园是高新区的一张生态名片,通过挖掘自然资本,构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园林产业,将进一步擦亮“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品牌,促进高新区经济快速增长,并且使周边地区的土地升值,极大地带动高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旅游业发展。龙江湿地公园是高新区最具美学和生态价值的自然“斑块”之一,传统化的人工景观和充满野趣的公园共同构成和谐丰富的人居环境,成为一处风景优美、黄河文化内涵深厚的湿地生态旅游胜地。
提高生态建设水平。龙江湿地公园是高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提高高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龙江湿地公园是高新区主要的淡水水源地,实施统一规划建设,能够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确保淡水资源的安全。同时为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必要的栖息、迁徙、繁殖场所,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带动群众就业致富。通过大规模流转土地,群众每年能拿到每亩1300元土地流转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当地群众不用远离家门就能就业,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同时,通过对村落进行改造更新,发动群众积极从事服务业,可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