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以土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

2018-11-19 16:06:00 来源: 滨州日报 作者:

  今年以来,邹平县在党建引领下,农村土地流转如火如荼地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增强。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8万亩,总面积达38.2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42.4%。全县858个行政村中,有797个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92.9%;9个“空壳村”全部脱壳。

  “土地流转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多把锁”,深度破解了‘三农’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极大地推动了邹平乡村振兴。”邹平县委书记皮台田说。

  哪个村的党组织坚强有力

  哪个村的土地流转就推进迅速

  今年9月份,明集镇36个村的6.1万亩土地完成流转,集中到了360个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粮大户手中,成为邹平县乃至滨州市首个整建制完成土地流转的乡镇。

  无独有偶,2014年10月份,在全市首个完成整建制土地流转的柴家村,也位于明集镇。邹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克志说:“实践证明,哪个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哪个村的土地流转就推进迅速。”明集镇段桥村党支部书记鲁廷西带头流转400亩土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7300亩土地两年内全部流转。里六田村的党支部书记田纯锋,和村里另外11个种粮大户,不但流转承包了本村的1848亩土地,还于2017年3月,跑到外乡镇拓展“疆土”,承包了2071亩土地。田纯锋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村39名党员付出可不少,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

  土地流转是广大农村新一轮土地革命,邹平县委将其列入县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出台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加快土地流转促进村级增收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见》,将土地流转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设立“土地流转工作单项奖”,与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工资补助挂钩,形成鲜明导向。提出到2020年全县90万亩粮田基本完成流转的奋斗目标。

  邹平县利用“民主议政日”、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载体,强化党员带头,加强宣传引导,尊重群众流转意愿,凝聚农村发展共识。“支部书记大讲堂”,确定了61名先进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主讲人,突出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办合作社等内容,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催生比学赶超动能。打造过硬支部,突出抓好4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引导作用。对农村财务收支情况、集体资产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进行审计,修订农村财务管理制度34项,切实维护了村集体和农民权益,真正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引领作用。

  土地上,演绎新时代的新人新故事

  土地流转过程中,邹平县探索创新受益最广、风险最低、收益最稳的路径,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集中。坚持党建领导,却不以行政命令形式去推动,而是各方主体“算好经济账”,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增强。

  “有些农户有‘恋地’情结,在土地流转中,我们尊重群众意愿,不搞行政命令。通过入户宣传,给老百姓算账,打消顾虑。”九户镇今年流转了3.5万亩土地,镇党委书记田旭升说,农户心中算清了一笔账:自己种粮已然效益太低,土地私下转包每亩顶多400元,而集体流转每亩定价900到1000元,有稳定收益的同时,还能腾出时间务工增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种田大户是一批对农业真正感兴趣、追求新技术、具有“职业农民”潜质的人,他们认准的是土地潜力仍能深挖。田纯锋是全县“支部书记大讲堂”的“金牌讲师”,也是农业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他带动种粮大户成立合作社,用农业科技提升自己,挖出了土地和种地者两方潜力。“过去大家闷头种地不懂窍门,就拿小麦来说,今年3月8日以后10天内采用防倒春寒的措施,麦穗上面4颗麦粒就能饱满,一亩地多产200万粒小麦,每亩产量就能提高100多斤。这就是挖掘土地潜力!”目前,邹平全县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4家。“农民”,正在渐渐成为一种“职业”,而非身份。

  农业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进程中作用凸显。截至目前,邹平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33家,其中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邹平县流转土地达到11.5万亩。仅孙镇,就有41个村依托元瑞流转土地共计5.1万亩,其中5个村完成整村流转。总经理宋明波算了一笔账:“基地种植采用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同比喷灌节水35%—75%,节肥40%—60%。

  宽幅播种、深耕秸秆还田、无人机作业等新技术的实施,使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产量过千成常态。通过批量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每亩可节省100元左右;通过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省作业费100元左右;通过精耕细作、良种种植,亩产可提高100公斤左右,利润率达到22%。”经过一年的时间,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利润6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让周边农民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的巨大提升力,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思维。

  力避各种风险,“步子走得稳些再稳些”

  土地流转让村集体资源得到更公正、透明的处置,切实增强了村集体收入。土地连片流转之后,原来的一些树荫地、折亩地、道路沟渠边沿地等收归村集体,可增加7%—12%的村集体耕地。按流转价格1000元计算,平均每流转一亩地,村集体每年增收70—120元。

  “我们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耕地262亩,村集体收入从去年的8820元增加到今年的25.8万元,一举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台子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刘衍国自豪地说。孙镇通过土地流转,全镇新增村集体耕地2597亩,每年村均增收6.3万元。“今年以来,邹平全县有53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体收入突破3万元。”邹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董保华说。

  邹平县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流转,在操作方法上则保持了充分的冷静,对风险防范也保持高度重视,“步子要走得稳一些”。在土地测量上,镇村联合成立“丈量小组”,土地测量“机器说了算”,从而严格杜绝了“人情地”“多占地”,最大限度还村民以公平。所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力避风险。

  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一律采用“实物计价、货币结算”,并且先交费、后种地;合理确定土地流转规模和年限,并全程监管流转土地用途;全面推广农业大灾保险,是全省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一亩地保费7元,保额900元,提高了土地流入方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确保农户收益不受损失。

  “后土地流转时代”渐行渐近

  “在整建制流转土地以后,明集镇步入了‘后土地流转时代’。农民增收、摆脱土地束缚、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明集镇党委书记潘飞壮志满满。这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邹平县对土地流转后未来生活的构想。

  邹平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2.69%,整体看,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以两种方式逐步实现。一种是进入城镇、入住社区,享受新型市民生活。土地流转直接推动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目前,邹平全县实现整村流转的86个村,有14个全部入住社区。另一种方式则是美丽乡村建设,公益性老年公寓、文体场所、其他各种配套设施得以快速推进。比如明集镇段桥村,土地流转后村集体年增收入110万元,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该村投入140万元进行了村庄“三化”提升,实现了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和摄像监控全覆盖。今年以来,邹平全县已累计投资1.4亿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们也“换了思想”,文明素质上了一个档次,里六田村大大小小21条街,都有“街长”,花草种植养护、卫生等都管理得很好,邻里关系出现崭新和谐局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下,邹平的乡村必将焕然一新、越来越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