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党建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助力村居脱贫

2016-04-25 16:3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冯志强

  大众网滨州4月25日讯记者 卢志强 通讯员 冯志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滨城区滨北街道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发挥村居党支部的作用,根据村居实际情况突出村居特色,深入实施“一村一策”扶贫策略,完善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村居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路子、选准产业,促进发展破题攻坚,实现强村富民。

  4月23日,正是农忙时节,在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堤口刘村呈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村支部书记刘新全正在查看建设中的蚂蚱养殖大棚。“今年,我们村集体筹资建设了13个蚂蚱养殖大棚和20个葡萄大棚,并建设了养殖垂钓中心,雇工全是我们本村贫困户和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户。”刘新全说。经过前期调研,从寿光请来专家指导,计划在20个葡萄大棚种植新品种——新疆京玉一号无籽葡萄,今年种下,明年就能结葡萄。

  蚂蚱从放苗到出售大约两个月一季,一年能收6季蚂蚱。一个棚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元,13个棚一年就是十多万。“下一步还打算做蚂蚱的深加工,将蚂蚱做成蚂蚱酱等食品,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进来,大家伙儿一块致富赚钱。”刘新全信心十足地说。

  之前,刘新全一直在外干工程,一年下来能挣六七十万。从去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刘新全就有了回村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想法。经村集体同意,刘新全流转了村北260亩土地。今年3月份,他在办事处扶贫办人员带领下到滨州万绿现代农业公司参观学习生态种植先进经验,随后还到寿光、惠民等果树种植基地学习果树种植,向有经验的专家“取经”。依托实际情况,堤口刘村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采摘+养殖+垂钓”为一体的特色观光渔家乐。建起了20亩葡萄种植大棚、10余亩的蚂蚱养殖大棚以及65亩的垂钓中心,特色农业观光园已见雏形。农业转型升级的脚步慢慢推进,村民摇身一变成“工人”,足不出村就能领工资。该观光园建成后预计年可收入500余万元,还解决了村里5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个劳动力年可收入20000多元。形成了“你种我的地,我赚你的钱”的新模式,实现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谈起合作社的好处,堤口刘村农民是赞不绝口。“我家的二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每亩有1000元的流转费。现在我每天在这上班一天能领到六七十块的工资。一年下来,多收入一万多元。”堤口刘一位留守村民说。刘新全承诺,流转给合作社土地的农户成为合作社社员,并且优先安排到合作社当工人,并且优先照顾本村的贫困户和留守妇女。

  像堤口刘村这样,通过项目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是滨北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贫困村增收致富新路子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底,滨北街道办事处尚有8个市定贫困村、11个区定贫困村,1647名贫困人口。今年以来,滨北街道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这些贫困人口作为扶贫攻坚对象,引导村居发展破题,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开展党建扶贫,主要是引导薄弱村居党组织,立足资源特点,培育发展产业,拓宽致富路子,做到变‘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实现村居可持续发展”,滨北街道组织委员聂长虎说。

  据了解,滨北街道办事处扶贫攻坚的75个在建项目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都是由村居党支部创建实施的,项目有基础设施33个,乡村旅游9个,产业项目33个。目前,项目整体进展顺利,确保一年内19个市、区贫困村整体脱贫。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