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年看滨州:农业产业化领域贡献农民纯收入超六成

2016-12-27 12: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亚明

  编者按: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过去的五年,滨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干兴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为聚焦滨州五年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大众网今起推出《回眸五年看滨州》系列报道,采用网络、手机传播新形态,充分展示五年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效。

  回眸五年看滨州:农业产业化领域贡献农民纯收入超六成

  大众网记者 王亚明 通讯员 高立逸 袁昭

  2012年以来,滨州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小麦总产189.9万吨,创历史新高。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1家,比2011年增加153家,农民纯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比重已达62%以上;民合作社达到5358个,比2011年增加3971个;5年培训农民75万人次,建设户用沼气池6.8万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土地确权颁证完成4851个村,位居全省首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2012年以来,全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广泛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玉米“一增四改”等适用增产技术,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滨州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县区财政投入超过1000万元,积极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开展粮食生产“十统一”社会化服务,拉长服务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目前已发展到了70万亩。2016年小麦总产189.9万吨,创历史新高。全市玉米总产达224.3万吨,秋粮再获丰收。食用菌生产大棚发展到10000多个,2016年产量达25万吨,促进了农民增收。蔬菜(食用菌)产品融入京津冀市场,截止9月底供应京津冀瓜菜19.1万吨。

  受比较效益下降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过去5年滨州市棉花生产有所下滑,2016年仅有90.93万亩,较2012年减少近一半。为使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滨州市从2015年开始整建制实施良好棉花项目,国际良好棉花组织支持资金76万欧元,涉及棉农6.5万户,占全市植棉总户数的65%,提高了植棉效益,稳定了棉花面积,为棉花生产尽快走出低谷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年增加153家

  2016年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1家,比2011年增加153家。其中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类示范企业”, 5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64%的粮食、93%的棉花、90%的畜禽、72%的小枣、60%的鸭梨、15.5万吨蔬菜、近20亿元价值的水产品都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后销售,农民纯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比重已达62%以上。2016年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5358个,比2011年增加397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家、国家级青年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89家、市级示范社104家。过去5年,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全面铺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三年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0人,认定1700多人。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过去5年,突出“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监管模式,食用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91个农业乡镇(办事处)已全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设立了5300名村级监管员信息员,构建起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市认定了55个达到“五要”标准的蔬菜基地,面积12万亩,其中有30个基地被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认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开展农药连锁试点工作,从2013年开展农药连锁经营试点工作,截止2015年10月,全市共成立配送中心52个,建设连锁或直营门店1544个,全市农药连锁经营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成效显著。

  实施大批合作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滨州市着力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向依靠科学技术上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012年组织开展的农科对接洽谈活动,推出356项农业科技成果,签约158个合作项目,大批项目进入实质性合作,对于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合作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过去5年全市50多个新品系参加了国家或省品种试验,2012年棉花杂交新品种惠杂1号通过山东省审定,2015年玉米新品系HM101顺利通过山东省审定。

  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实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现场技术服务,实现了农业政策、技术、信息等智能查询和在线咨询,截止2016年10月,农业信息化平台先后为全市13万手机用户发送各类农业信息2000余条,解决农民各类技术咨询3000余项,组织专家出诊200余次,12316热线接听、解答农民咨询5000余次。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迅速

  滨州市以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为突破口,建设户用沼气池6.8万个,大型沼气池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目前已认定市级农业园区115家,形成了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特别是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跨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自2011年立项建设以来,目前累计投资已超过60亿元,建成各类标准化基地115个,培育了一大批、档次高、规模大、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科学健康发展。

  2016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比2011年设施蔬菜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520多个,经营面积20万亩。012年以来,全市推广配方肥50余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3500万亩次,累计节本增效达16.4亿元。2016上半年统计,全市共有统防统治合作组织172个,拥有施药航空器50余架,日作业能力达到17万亩,在小麦、玉米、棉花、冬枣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三农”服务新模式,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2011年全市90个涉农乡镇全部建成了“三农”服务中心,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实行一站式、窗口式服务,成为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平台、解决农民信访问题的首要渠道,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2012年以来,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指导农户流转土地39.2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8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7.6%,提高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滨州市于2013年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90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开展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颁证工作完成4851个村。省确权办综合评定得分94.097分,位居全省首位,评定为优秀档次。

  金融支农取得突破,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邮政储蓄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农邮携手 协同惠农”活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为18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353笔9100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自2012年以来,全市发放小麦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粮棉良种补贴5亿元左右,自2014年发放棉花价格补贴,目前累计发放4.2亿元,促进了粮棉生产。大力开展农业保险,2016年完成小麦投保213万亩,玉米投保296万亩、棉花投保面积43万亩,减轻了农业灾害损失,维护了农民权益。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宫文学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