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五年看滨州:创新规划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2016-12-19 10:4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房晓辉

  编者按: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过去的五年,滨州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干兴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为聚焦滨州五年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大众网今起推出《回眸五年看滨州》系列报道,采用网络、手机传播新形态,充分展示五年来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效。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通讯员 房晓辉

  过去的五年,滨州城乡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塑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城市品牌,创新规划理念,努力规划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实施城市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一批精品设计和精品建筑,凸显了滨州水城、绿城的景观特色。建立“数字规划协同办公平台”,集“一书两证”审批、批后管理、公文管理、规划编审、测绘管理、地理信息应用、规划成果发布和三维规划辅助分析于一体,推动“规划审批”、“规划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成市城区地下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地下管网普查共完成181平方公里、6大类22种、总长度4245公里,该项目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

  统筹专项规划编制,打造幸福规划,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滨州先后完成了《滨州市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滨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5-2020)》等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编制,积极推进新一轮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通过海陆统筹、重点带动,充分利用滨州市南北产业差异、互补的特点,促进城市化进程。围绕丰富完善四环五海规划,开展景观风貌、城市特色研究,先后编制完成《滨州市城市色彩规划》、《滨州市黄河风情景区详细规划》、《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主城区主要水系蓝线、绿线控制规划》、《滨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滨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北外环河提升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放大“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效应,彰显滨州风貌特色。实施民生规划,编制实施《市城区幸福社区规划》、《市区农贸市场布局及改造提升规划》等多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制定了社区养老、文教、医疗卫生、商业网点等十大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服务民生福祉改善。各县区根据城乡发展实际,分别编制完成相关规划和设计,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规定,依法行政、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滨州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对滨城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已成立规划分局,为市规划局派出机构。2012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滨州市城市绿线、蓝线管理办法》、《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等政策规定,制定了关于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建设项目批后监管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依法规划、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遵循。

  深入实施城市规划委员会、部门联合审查委员会等“阳光规划”制度,建立起了规划技术初审、专家评审、政府审批、社会公示的规划决策管理机制,对各类法定规划、重要建设项目进行集体审议,严格批前和批后公示,确保规划审批公开透明。实施建设项目规划专员全程跟踪、网格化巡查、规划验线、竣工验收制度,有效预防和制止违反城乡规划的各类行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超前研究,科学选址、综合布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规划服务保障。

  建立“数字规划协同办公平台”,规划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滨州建立了“数字规划协同办公平台”,该系统以业务办公流程为框架,以辅助决策为核心,具有一体化、专业化、可视化、智能化特点,将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交通、燃气、供水等专项规划、地形图、卫星影像图等二维图像,与城市地上、地下三维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一张图中,形成规划管理二、三维一体化综合平台,集“一书两证”审批、批后管理、公文管理、规划编审、测绘管理、地理信息应用、规划成果发布和三维规划辅助分析于一体,推动“规划审批”、“规划监管”数字化,智能化,目前该系统正在试运行。建成市城区地下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地下管网普查共完成181平方公里、6大类22种、总长度4245公里,该项目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对滨州城市规划展示馆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完善,馆内420平米数字沙盘荣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规划网站建设,及时公开公示城乡规划编制、修改、规划许可、违法建设查处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