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文化古城

2016-09-08 21:2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古城,是原沾化县城,始建于唐代垂拱4年(公元688年),当时叫招安镇;至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升镇为县,叫招安县;至金朝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金章宗皇帝意欲重现升平标榜皇恩,乃借汉代渤海郡太守龚遂"治郡有方、民沾圣化"之义,更名沾化县,沿用至今。古城是沾化县九百多年(1042-1957年)的政治中心。据《沾化县志》记载,自14世纪70年代(明洪武年间)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540年间沾化共考中进士40名,(其中武进士4名),举人127名(其中武举人17人),贡生385名。其中职务最高的当属古城镇管家庄的丁汝夔(1497~1550),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官至明朝兵部尚书.因此,沾化虽地处偏远却享有"三等县,二等学"和"济北诗书之薮"的誉称,而古城事迹尤为突出。据史书记载,从1508年至1836年的328年间沾化共考中进士36名,而古城竟占了21名。"一科四进士"、"父子二鼎甲"的佳话均出自古城。可见沾化古城自古就是文化的天堂,名人的圣地。

  近年来,古城镇党委、政府统筹资源,加大投入,推动镇域旅游健康发展。先后建设了魁星楼、文庙建筑群、仿古商业街、沾化民俗馆、砺廉门、红色文化展馆等。2014年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油坊村列入省级旅游特色村;2015年民俗馆列入全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镇荣获省级旅游强乡镇称号,老城墙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关村列入省第二批传统村落。今年3-6月,《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滨州日报》、《鲁中晨报》、《鲁北晚报》等媒体推介了古城旅游,其中5个整版宣传,提升了古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围绕全域,科学编制一个规划。聘请专业机构,对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策划修编。在指导思想上遵循特色、文化、标志、生态四大原则,重点规划以古城文化、生态休闲为主线的旅游发展布局。在景观设计中,沉淀原有建筑风格,挖掘创新,打造新的旅游看点,以动态艺术手段使游客与景区之间产生互动,注重细节处理,使之更具人性化。

  二是借势发力,重点建设两条主线。依托文化古城3A级景区和小开河生态湿地公园,打造古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建设"古城文化产业园",在现有文庙、民俗馆、砺廉门景点的基础上,围绕南湖建设妙香寺、南湖书院等文化设施,形成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南湖风景区。修建白杨河北堤路,打通小开河湿地公园至"古城文化产业园"旅游通道,建设观光、采摘相链接的生态旅游线路。

  三是立足实际,着力打造三项民间特色。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乡村旅游六要素,立足民风民俗,打造民间特色。一是挖掘民间小吃。立足地方特色菜肴,推出一批色、香、味、形、质俱佳的地方小吃。二是建设民间住宿。积极发展民俗风味浓厚、农村特色鲜明的民宿,建立功能完善的乡村住宿体系。三是整理民间故事。组织专门人员,对"一门四进士、父子二鼎甲"等历史传说及民间故事进行整理编印,丰富文化古城旅游内涵。

  四是因景制宜,倾情留住"四类游客"。根据不同游客的喜好,重点锁定四种客源。即到妙香寺参佛、求佛、拜佛的"有缘人",喜欢传统文化、古村镇的城市里崇古的"寻古人",因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而到乡村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休闲人"和到文庙寻孔、拜孔、祭孔,学传统文化的"求学人"。

  五是强化品牌,打响旅游五张名片。科学谋划全域旅游,制定了打造"五张名片"的发展思路,即立足本镇资源特点,开发建设观光休闲生态区、采摘体验甜美区、乡村记忆民俗区、党性教育红色区和文化集萃南湖区,着力打造生态古城、甜美古城、民俗古城、红色古城、水景古城"五张名片"。

  文化古城旅游景区历史资源丰富,以古城历史文化开发为轴线,以诗书文化、原生态民俗文化开发为主题,以文庙、魁星楼、文峰台、民俗馆、民众鼓书院、文峰小学大礼堂、姑子庵井、古城墙等为主要载体,系统展示"古城旅游"的独特内涵,使之成为鲁北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优势圣地和风情文化小镇。

  文化古城旅游景区景点有:一是文轩坊。在"文化古城"魁星楼景区门口,高高矗立的石牌坊上,"文轩坊"刻石大字眩然夺目。二是文德桥。共有七级台阶,取"七""起"谐音,寓为文学造诣上步步登高之意。三是魁星楼。高27.7米,台阶一共是47级,也是取7的谐音,供奉着魁星塑像,魁星为神话中主文运、文章的天神,于2010年10月4日揭牌投入使用。四是文峰台。南湖风水湾中偏东南,有一方圆约50米、高10米多的土台子,屹立着有名的文峰台,与城头魁星楼相映。五是文庙。古代培养人才之地,是古代沾化的最高学府。主体建筑大成宝殿长28米、宽14米、高13米,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大成殿正门内设孔子像,两侧分别设四配塑像。来文庙观览,可以受到儒家文化的浓浓熏陶。六是南湖神韵。自古以来旱不见底,涝不外溢,神奇之至。七是沾化民俗馆。以一馆包览而知沾化之古今。八是民众鼓书院。渤海大鼓,风格独特,"说古论今道尽人间百味,激浊扬清传承民族文化"。九是西城门,又叫砺廉门。十是红色文化展馆。从早期政权机构、中共早期活动、战争时期、党的历史发展详实的再现了沾化党组织的奋斗历程。"文化古城"的每一处景点都依托不同的载体,每一个载体都发挥了自身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古城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城文化流韵,古城人才辈出。自明清起"科第连甲,名儒代起"。史书记载的就有"一科四进士,每科必进士,父子二鼎甲"之佳话。先后出过进士40名,贡士385名。古楹联曰"三塔沾化英才出,诸佛普渡福缘人"。可谓人杰地灵,万象更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静涵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