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滨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学森:用改革之手点燃创新引擎 锻造赶超跨越最强“跳板”

2021-11-28 20:55:17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科创之于滨州,意味着什么?或许,这是一个需要在时间维度解答的命题。

  曾经,“创新活力不足、创新生态不优”是制约滨州发展最大的短板。然而,短短几年间,我市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以改革先行、科创跟进,高举高打、高端聚集,阔步走在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

  如果以数字说话,这亦是一份足以令人振奋的亮眼答卷。2020年,滨州科技领域省级考核位列全省第1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3项考核指标得分全省第一,综合创新水平指数上升位次列全省第1位,创新资源指数列全省第6位……滨州在山东乃至环渤海区域科创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

  “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优化体制、理顺机制、完善制度,将制约滨州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堵点、难点问题拿到市级层面来推动解决,强化与其他市直部门的左右协同和市县两级的上下联动,让改革的动力更足、创新的活力更强,凝聚起‘大抓科技、抓大科技’的共识共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学森表示。

  用改革之手点燃创新引擎,滨州正在把制约发展最大的“短板”锻造成赶超跨越的最强“跳板”。作为科技主管部门,市科技局是如何立足滨州、谋划长远,构筑起全市一体化科创体系、多元化科创平台、立体化科创布局,赋能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的呢?

  以超常规举措激发改革活力,滨州科技领域在考核中跃升至全省首位

  2017年9月,孙学森调任市科技局局长。此前,在与市委改革办合署办公的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并兼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的经历,让他对改革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孙学森通过一系列调研,首先摸清了滨州科技的“家底”。彼时的滨州,少资源少高校少人才少平台,无科教资源优势,整个创新生态体系在全省居于末端。

  做好改革创新,离不开一支想干能干、敢干会干的科技干部队伍。面对科技创新基础差、科技系统力量相对不足的不争现实,孙学森提出“站位高、定位准、换位勤、补位快、到位实”的工作理念,抓班子、带队伍、强系统,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执行到位、配合默契”的机关品牌,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攻坚克难的激情、争先进位的豪情。同时,始终坚持常规工作抓扎实、重点工作搞突破、改革工作勇攻坚、考核工作争一流,扎扎实实地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市科技局聚焦考核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持续创新科技创新治理、提升创新服务效能、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系统干部“三专”能力,积极当好科技“店小二”。先后赴7个县(市、区)开展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先后四轮赴县(市、区)开展技术合同登记辅导,深入300多家企业开展政策解读推送;坚持问计问需,开展“滨州市科技型企业创新需求”网上问卷调查,全市共1039家企业参加调研,并形成高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科技创新已充分融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依赖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孙学森表示,必须跳出按部就班抓工作的思维定式,从战略、全局、长远的角度去谋划思考科技体制改革在更广范围、更大力度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定位。

  以超常规举措激发改革创新活力,2020年度,全市科技工作取得我省推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富强滨州”建设担当落实奖先进集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牵头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专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20年度“勇于创新奖”;1名同志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深度聚焦科技体制改革,围绕流程再造、平台建设、主体培育、科技服务等全面发力突破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整体性设计、系统性重塑,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深度聚焦、发力突破,着力构建“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抓紧“流程再造”,全面激发科创新动力。先后为市委、市政府代拟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20〕26号文件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滨州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滨州市渤海科技创新券使用管理办法》等,逐步构建起全市“1+1+N”科创政策体系,加速创新治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抓实“平台建设”,全面打造科创新引擎。全力服务“一城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布局,牵头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工作,实现了半年前期筹备、一年建成投用,创造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滨州速度”、重要事项推进的“滨州模式”。积极跟进魏桥国科研究院建设,争取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1600万元支持资金。新组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各类市级创新平台23家,“1+10+N”的科创平台体系搭建成型。

  抓好“主体培育”,全面塑成科创新优势。强化部门联动,由单向发力转为多方协同,构建和完善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库和政策推送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三库一平台”培育体系。邹平高端铝材获批2020年全省(全国)唯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益丰生化公司纳入全省首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

  抓细“科技服务”,全面构建科创新生态。围绕渤海先研院、魏桥国科“双核”引领,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南开大学等近百家知名高校、机构对接。出台渤海科技创新券政策,在省级创新券基础上,对科技创新活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引育、技术转移服务等给予支持,加大对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享、渤海先研院各类创新活动的补助力度,实现入口“零门槛”、出口“零限制”,打造了全省首创的升级版创新券。着力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建设,“魏桥模式”“京博模式”“愉悦模式”“黄海模式”等受到多方面重视和关注。

  突破重重障碍、闯过一个个难关,市科技局牵头的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倾力绘出一幅全新科创蓝图

  从2019年动工建设至今,接待国内外来宾上千批次万余人,如今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俨然成为了滨州城市会客厅。而位于一楼的展示交易中心,更是以高端大气、科技感十足的设计,呈现出一幅立体化的实业之城、科创之城、未来之城精致画面。

  “展示交易中心作为走进滨州、感知滨州、选择滨州、共赢滨州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有限空间的陈展、设置展现滨州城市品质,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孙学森说,所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如何将我们需要展现的滨州要素与文创企业进行高效对接、磨合,这其中的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寝食难安,可能不置身其中的人难以理解。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各级各部门包括十大产业专班的共同努力,展厅最终实现了相对完美的呈现。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其建什么?怎么建?在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之初,从建设理念到具体操作,绝大多数人都“一头雾水”。历史性的重任落在市科技局牵头的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身上。

  “作为改革创新的产物,渤海先研院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学,每一步都需要探索、每一步都需要突破。过程虽然艰辛,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筹建专班突破了重重障碍、闯过一个个难关,最终将一个国内独树一帜的新型研发机构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倾力绘就出一幅全新科创蓝图。”孙学森欣慰地说。

  市科技局作为渤海先研院筹建专班牵头单位,一方面要增强领会力,强化执行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工作量之大、挑战性之强可见一斑。在筹建办,无论领导干部还是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到半夜已成常态,有时忙起来甚至加班到凌晨4点多,稍作休息,凌晨6点继续加班……

  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渤海先研院的建成只是开端,更要行稳致远、深耕不辍。下一步,市科技局作为渤海先研院理事会秘书处单位,将继续发挥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品牌、强化项目带动、开展系列活动,持续为先研院的发展添油助力。

  从六个方面“攻坚突破”,破除制约科创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为全面建设“科创滨州”提供创新动力

  顶层设计、路径清晰是科技创新工作向前迈进的关键所在、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重塑滨州科创格局,创造性架构滨州创新生态体系的超前理念、思路、举措,营造了全市上下空前重视科创的浓厚氛围。“六问八策”,“七富七强”,打造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滨州创新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改革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两个轮子一起转。”抢占发展制高点,离不开科技;而激发创新活力,离不开改革。

  “科技工作已经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科创支撑必然成为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动力引擎。”孙学森说。

  聚焦“富强滨州”高质量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滨州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面对“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我市科技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强化有解思维破难题、平台思维聚资源、生态思维补短板、创新思维强制度,努力破除一切制约科创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巨大潜能,为全面建设“科创滨州”提供创新动力。

  下一步,为迎接“科创滨州”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市科技局将从六个方面“攻坚突破”。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坚突破,出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向“以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创新体系”攻坚突破,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改革攻坚的若干措施》,出台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全面开创“科创滨州”新局面。向“以高校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攻坚突破,大力推广魏桥、京博、黄海、愉悦等科创合作模式,全面提升技术供给、应用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向“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攻坚突破,依托济南省会经济圈和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招引技术转移项目和科技服务机构20家以上,进一步丰富科技服务业态。向“以银行、基金和风投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攻坚突破,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体系,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研发。向“以部门协同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创新体系”攻坚突破,强化黄河三角洲技术交易中心供需匹配、交易撮合功能,着力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

初审编辑:宫文学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