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八一建军节 > 向老兵致敬

抗战老兵张廷光:16岁参军 游击战终生难忘

2015-07-03 09:07:00    作者:   来源:鲁北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抗战老兵;张廷光;宋时轮;游击战;攻势作战
[提要]初夏的周末,我们前往了广饶县陈官乡斜里村采访了抗战老兵张廷光。”  不久日本鬼子就战败投降了,但在游击战中打日本鬼子的经历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老人终生难忘。

  

  鲁北晚报讯 初夏的周末,我们前往了广饶县陈官乡斜里村采访了抗战老兵张廷光。虽然老人已经87岁了,但身体硬朗。由于年龄较大,老人的记忆力衰退得较为严重,好多战斗过程早已经记不清了,但谈起打鬼子,老人还是精神头很足,他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1944年初,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下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1个县市,全区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万。区内平原地域广阔,海岸线长,物产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既是我军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又是战争资源的供给基地和休养整训的可靠后方。

  1945年初,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下达了“扩军”、“练兵”“大反攻”的指示,群众真诚的热爱共产党、八路军,全区掀起了大参军的热潮。当时,根据地的反“扫荡”、反“蚕食”、减租减息、反霸斗争都取得了胜利,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着共产党,“有志青年上战场,打败日寇保家乡”的口号在青年群体中响亮地回荡。许多村庄的农民都组织起来集体参加八路军,张廷光老人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

   “游击战终生难忘”

  “那年正月我参的军,当时整个渤海区曾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他留给老人的记忆是深刻的,难忘的,老人的哼唱瞬间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由此展现出来的渤海区人民的参军热情也穿过了历史的天空感动着我们。

  参军那年,张廷光老人只有16岁,“他们都亲切地称呼我小娃娃,让我做首长的警卫员”,可惜的是老人当时年龄小,并不清楚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当时还没有划分部队,主要就是在广饶县附近打游击战,每次战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日本鬼子杀人放火啥缺德事儿都干的禽兽行为,就气不打一处来,就会坚决要求上战场。”

  老人回忆,抗日期间,因为当时游击队的人数较少,武器也不如敌人先进,只能是打鬼子们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践行游击战的精髓: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打鬼子的岁月很艰苦呀,那个时候没有表,太阳一落山就开始偷袭,天一亮就进山隐蔽,挨饿、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夏天的时候被蚊虫叮咬特别难受,但仍然要隐蔽。不过当战友们说起打死了很多日本鬼子的痛快劲儿的时候,这些苦就都不算什么事了,”张廷光老人高兴地说。“你没办法想象前一秒还在和战友说话,后一秒战友就被敌人的炮火和子弹打中倒下了,鬼子的炮弹比我们的子弹还要多,当时上战场,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冲锋在前,我觉得在抗日战场上能存活下来就是很幸运了,”老人说到动情之处眼中泛起了泪光,

  “部队在与鬼子打仗时,无论是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还是指挥官,他们都浴血奋战,直到牺牲。”老人说,“像我这样十六七岁的孩子,抱着保家卫国、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坚定信念,参军上战场拼死战斗的大有人在。我们的想法就是,打跑日本鬼子,我们就可以过好日子了。”

  不久日本鬼子就战败投降了,但在游击战中打日本鬼子的经历却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让老人终生难忘。

  “掩护首长时被鬼子子弹打中”

  在一次战斗的过程中,张廷光为了掩护首长,腿部被日本鬼子的枪弹击中,至今后腿还带着伤疤。说起这个事情,老人很平静地告诉记者,“首长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他们的贡献要比我们大,我作为他的警卫员为他挡子弹是分内之事,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首长的生命。”

  老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不认识多少字,但他却将忠诚、服从、仁义的精神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最朴实的话语,也展现了老人对首长、对军队最真挚的情感。

  从1945年初开始,渤海军区按照八路军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开始了新的攻势作战。1945年8月,在对日全面大反攻作战中,渤海军区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命令,组成山东第四前线指挥部和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兵分三路向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展开大反攻。在7、8、9月三个月的反攻作战中,渤海区我军共歼敌3万余人,解放县城33座,人口600余万。

  1945年9月,宋时轮随陈毅到山东革命根据地工作,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因为张廷光对党忠心、头脑清晰、做事麻利,就担任了宋时轮的警卫员,并在此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老人后来还参加了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也曾立过战功。1955年,老人退伍回乡务农。

  采访的最后,老人告诉我们:“当时那个年代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只有把敌人赶出去才能够过上好日子。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国家什么都管,我能够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是一种幸福啊。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也没什么要求,只希望儿孙平安、幸福。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美了,人们很幸福呀。”

  老人朴素的语言中包含了对儿孙的牵挂和对国家的希冀,也表达了一个抗战老兵对和平的珍惜。

  记者 孙洪师

  通 讯 员 王凤翔

  范培培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宋静涵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