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渤海魂 > 轮播图片

光辉的“渤海革命老区”

2014-11-18 22:14:00    作者:   来源:滨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渤海;袁也烈;刘其人;八路军山东纵队;1950年
[提要]主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滨州市委 1944年初,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便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统一指挥、有利作战,经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

光辉的“渤海革命老区”

渤海子弟兵出征历程示意图

  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后期山东三大战略区之一(另为胶东区、鲁中南区)。 其东至胶莱河,西抵津浦线,南跨胶济路,北止天津南,东北濒临渤海,版图面积最大时达5.4万平方公里,人口1114万,下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中心地域在现滨州市。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今惠民县城及惠民县何坊乡。1950年5月因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渤海区奉命撤消,所辖区域调整划分,涉及现在的滨州、济南、淄博、潍坊、东营、德州、河北省沧州7个市共47个县。

  渤海革命老区具有长期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是我党我军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建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王尽美、邓恩铭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即来到这一地区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开展革命斗争,在渤海区的张店一带建立了以产业工人为核心的党的基层支部和工会组织;在寿光、广饶一带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地区曾爆发了著名的博兴“八四”农民武装暴动、益都“郑母暴动”和庆云县马颊河河工暴动。

  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的前身——清河区、冀鲁边区的抗日军民坚持冀鲁平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开创了以黄河入海口为中心的垦区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自北平、天津大举南下,冀鲁边区首当其冲进行抵抗。中共津南工委于1937年7月15日在盐山县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领导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在清河区,中共山东省委派从延安来山东的红军干部及出狱干部分赴小清河流域各地,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发动武装起义,于1937年12月26日爆发了黑铁山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12月29日,发动寿光牛头镇起义,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此后在潍县、昌邑、广饶、临朐、益都、临淄、博兴等地先后爆发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第九、第十支队及临淄青年学生志愿军训团、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等。这些武装建立之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创立渤海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对这一地区的斗争十分重视。1938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抵达冀鲁边区,整编地方部队,建立党政军各级组织,创办抗日军政学校培训干部;团结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高树勋部抗日,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策划的“冀鲁联防”;先后组织了韩集伏击战、三打灯明寺、激战大宗家等战斗,狠狠打击了入侵的日寇。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寇陆续侵占了清河区、冀鲁边区境内各县城及较大村镇,开始了频繁的“扫荡”、“蚕食”,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国民党顽固派在其“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指导下,不断挑起摩擦,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清河区、冀鲁边区的抗战形势日益恶化。在清河区,1939年6月刘家井战斗及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由原第五军等部队改编)司令员马耀南牺牲后,清河区领导层内对如何开展和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认识不够统一。1939年10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等就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给予重要指示。在许世友所率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的支持下,清河区在黄河入海口两岸广阔荒原地带创建了山东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从此我军基本上跳出了原在胶济铁路两侧活动的狭小圈子,作战由内线转入外线,由被动转为主动。1942年始,日伪对清河区根据地军事上实行大规模“扫荡”、“清剿”,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经济上实行掠夺政策,使我根据地受到很大损失。清河区党政军民加强团结,咬紧牙关,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大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利用青纱帐,开展“小部队”(敌后武工队)活动,创造了在平原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并在1942年、1943年两次组织夏季反“蚕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冀鲁边区,自1939年底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和边区主力部队陆续奉命转移后,边区的党政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1941年中央北方局巡视团来边区后,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策略,全区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坚持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6月,日伪军继在冀中实施五一大“扫荡”后,对冀鲁边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我遭受重大损失。边区抗战进入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根据刘少奇同志对冀鲁边区关于坚持抗战、渡过难关和斗争形式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重要指示,边区军民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敌进我进、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不断打击敌人,形势逐渐好转。

  1944年初,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便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统一指挥、有利作战,经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景晓村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兼渤海军区政委,杨国夫任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后为袁也烈),刘其人任渤海区行署主任(后为李人凤)。渤海军区于1944年相继发起夏、秋、冬三季战略攻势,全部恢复被“蚕食”的益 (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先后攻克鲁北重镇利津等4座县城。1945年4月,渤海军区发起讨伐顽军张景月部的战役;同年6月,发起蒲(台)滨(县)战役,先后解放蒲台、滨县城及道旭、北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各军分区部队先后解放吴桥、南皮、德平、庆云、沾化、高苑等县城。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渤海军区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命令,组成山东第四前线指挥部和山东野战军第七师(老七师),兵分三路展开大反攻。至9月底,渤海区部队共歼敌2.6万人,解放县城25座,人口575 万。除津浦、胶济两铁路线上部分城镇尚为日伪控制外,渤海区内敌伪已被我军全部肃清。

  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不断发展壮大,为全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贡献:

  一是不断地掀起大规模参军热潮,成建制调出野战部队,渤海子弟兵成长为我军的骨干力量。抗战胜利后,杨国夫、刘其人、龙书金、徐斌洲等率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和渤海区独立师共1.3万名渤海子弟兵奉命挺进东北,后编入四野六纵,1948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解放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6、1947年,刚刚求得翻身的渤海区广大农民纷纷报名参军,为保卫胜利果实,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参军热潮。渤海区先后共有17.2万人参军。1947年4月,渤海军区奉命正式组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此部后编为28军;1947年10月,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正式成立,袁也烈兼任司令员,周贯五兼副政委,廖容标兼副司令员。此部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现为上海警备区部队。1947年8月,两广纵队在渤海区组建,曾生任司令员;1947年,组建1万余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由三五九旅副旅长张仲翰带领西进。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六师,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驻屯新疆库尔勒市;1948年底,渤海区又组建华东后备兵团第三师,此部后编入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另外,还有数万名子弟兵组成基干兵团加入华东、中原、西北、东北等野战军和中央警备师等部队,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渤海区还抽调50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抽调30余名干部北上大连组建中共渤海区大连工委,开展对敌占区城市的经济工作。

  二是轰轰烈烈地开展大支前运动,“车轮滚滚”支援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一开始,渤海区党委就把保障前方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作为整个支前工作的中心任务,组织广大群众,为前线筹集、运送粮草、副食,制作被服鞋袜,生产和运送武器弹药等,一批又一批的支前大军源源不断地奔赴前线。“一串小车一条龙,吱悠吱悠向前游,一天走不断,一眼望不到头”,“碾磨一起转,米面送前线,打倒蒋介石,粮食是子弹”,这些流行歌谣生动地反映了渤海区“车轮滚滚”支援前线的情景。据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全区支前的民工达81.9万人次,出动大小车近128万辆次,牲口97.8万头,运送支前军粮1.35亿公斤(占山东全省这一时期全部支前用粮的38%)。

  三是渤海区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度成为整个华东战区的战略大后方,堪称华东地区的“小西柏坡”。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45万兵力重点进攻山东。陈毅、粟裕率华野部分部队渡过黄河后,进驻渤海区阳信县何家坊(今滨州市惠民县何坊街道)一带,指挥华野西线兵团,配合刘、邓大军转入外线作战。张云逸、邓子恢、舒同等领导同志率领华东局、华东军区所属部分机关,分别转移到渤海区黄河以北阳信县一带。同时,华东局部分党政干部和野战军兵站、医院、后勤机关、荣军学校,鲁南、鲁中区党委所属部分机关,还有大批伤病员、伤残军人、干部家属和随军民工,苏北、淮北地区的部分人员,以及经渤海区转入鲁西南地区作战的华野六纵等部,共40余万人转移至渤海区。渤海区成为这一时期整个华东区和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

  1946年7月始,中共渤海区党委发动并领导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伟大成绩。毛岸英曾在阳信一带参加过土改,但渤海区的土改运动也出现了一些曲折。1947年11月,康生来到渤海区,借“土改整党”施展其政治阴谋,全盘否定渤海区党委的工作,撤销了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副书记王卓如、行署主任李人凤等一大批区党委、地委、县委的领导干部,破坏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常工作秩序,削弱了党内和党与群众之间的团结,使党的事业和渤海区的各项工作受到重大损失,以致较长时期影响到对渤海区干部的使用和对渤海区的宣传。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渤海区军民在中共渤海区党委的领导下,为彻底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进行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渤海区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景晓村、马耀南、杨国夫、廖容标、李人凤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著名烈士黄骅、杨忠等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毛岸英在此参加过土改。据1982年国家民政部统一组织的普查统计和后来的补充登记,有原始资料的渤海区烈士共55308人。渤海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程和作出的巨大牺牲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