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14清明节 > 清明节起源

网络扫墓

2014-04-01 09:47: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清明_扫墓_文明祭扫
[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

  网络扫墓

  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
  意义:传承文明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祭扫习俗也需与时俱进。网络祭奠将是传承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的现代的、科学的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诚心祭奠,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
  促进和谐:网络纪念馆是一个超时空的网络祭奠和沟通平台,用户不仅可以向先人表达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了解、强化亲情、维护团结,增强凝聚力,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激励后代: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吕芳缘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