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人民医院:在康复医学沃土中茁壮成长的“玉苗”

2020-10-15 23:59:5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韩金枝 张钰晗 冯春霜 董青妹

  患者为康复治疗科送上锦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韩金枝 见习记者 张钰晗 通讯员 冯春霜 董青妹 滨州报道

  2019年12月21日,邹平市人民医院承办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滨州市医学会康复和疼痛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年会的承办,既是各级领导与专家对邹平市人民医院康复学科建设能力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医院实力担当的体现。如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德强所说,邹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科室的设置、人才梯队的建设、设备的购置、院方的支持力度上发展得非常迅速,在神经康复、骨骼康复、包括重症康复等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在邹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朱玉苗是一棵既在康复医学沃土中茁壮成长,又为康复医学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的“玉苗”。

  朱玉苗现场为患者治疗病情

  认定康复医学,学习力滋养“玉苗”

  200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朱玉苗来到邹平市人民医院,在神经内科从事康复工作,既当医师,又当治疗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摸索着临床康复的发展。

  2009年,为了促进专业工作的开展,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朱玉苗申请到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3个月。3个月的学习刷新了她对康复“针灸、按摩、推拿”三大件的认识,对康复医学的综合性、整体性、早期介入性有了全新的认知,也坚定了把康复医学做好的信心与决心。

  学习回来后,她不厌其烦地向全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普及康复医学的新认知,向患者和家属科普康复早期介入的综合性价比。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操水平,与国内国际康复医学前沿接轨,她查阅大量论文期刊与专业书籍,无论是全国性还是省市级的康复培训与年会,她都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报名参加。在医院承办的2019年山东省康复年会上,博兴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科主任胡永学提到,对邹平市人民医院康复团队印象最深的就是朱玉苗。他感慨邹平市人民医院的康复发展得这么快、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有朱玉苗这样勇于付出的医生和团队。

  十几年下来,朱玉苗参加培训的学分证书足足有30多张。学分背后,是她对专业的执著与热爱,也是作为医院第一位拥有康复医师专业资格医师的责任与担当。

  奉献康复医学,担当力茁壮“玉苗”

  2017年5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朱玉苗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业务发展与管理,向兼任科主任的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任兴帅汇报工作。

  认真负责的习惯,让她在科室管理上同样如此。无论是除夕夜夜班的常年“坐镇”,还是科室人员少的情况下主动担当,她都用实际行动为科室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和示范。

  在2018年和今年6月,康复医学科因为入职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扶贫助医、怀孕产假等原因,分别出现长达10个月和半个月只有朱玉苗和另外一名医师轮流值班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她经常需要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但她从来没有怨言,依然每天笑呵呵地面对患者,依然“较真”地要求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朱玉苗说:“科室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只能坚持去克服。比起自己所谓的付出,住院患者和家属们给我们挂在值班室门把手上的早饭,康复后的笑脸,出院后还为我们送来的菜饼、烟台大樱桃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情和同事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感动,我觉得更珍贵。”

  专业康复医学,用效果说话的“玉苗”

  52岁的张姐是康复医学科建科后的第一个患者。她因突发脑梗导致右侧肢体完全瘫痪,肌力为零级。定期来医院指导工作的上级专家评估,张姐的康复是个大难题。张姐一直从事司法工作,属于“事业型女性”,突然发生这样的病变,身体出现这种“不受控”的情况,她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也比较低落。

  朱玉苗了解到张姐的病情与心理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张姐治疗,用效果证明康复医学科的“实力”。她一方面为张姐制定全面综合的康复计划,一方面加强与她的心理沟通,增强她的配合度。没想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张姐的右腿就能抬起来了,这让来院的专家惊叹不已,连夸了不起。半年多后,张姐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下肢肌力接近于正常。现在,张姐不但恢复了自信与乐观的状态,还成为康复医学科的义务宣传员和医院的名誉员工。

  体型肥胖的王大姐因为腰扭伤疼得动弹不得,所以来到急救中心就诊,急诊中心通知朱玉苗会诊。通过检查,发现王大姐没有任何骨质与关节的问题,只要回家慢慢疗养就好。可王大姐却和爱人发了愁,他们家住六楼,发病时五六个人才把王大姐抬下来,这上楼可是个大问题,希望医生想想办法,让王大姐能在家人搀扶下自己慢慢走上楼。

  朱玉苗决定给王大姐针灸治疗,行针不到五分钟,王大姐就能在搀扶下站起来了,继续行针不到十分钟,王大姐就能自己慢慢地走动了。

  “神了,神了。”王大姐和爱人异口同声地喊起来,于是王大姐赶紧加了朱玉苗的微信,让她指导自己以后如何康复。

  钟情康复医学,影响下一代的“玉苗”

  朱玉苗忙碌的常态和对工作由衷的热爱,对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儿子上一年级时,曾在试卷上写下:“妈妈在医院工作,平时给人看病,她很忙,经常加班回不来。”对于父母的忙碌,儿子不但没有抱怨,还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曾经有段时间,朱玉苗和老公因为工作,四天才能共同在家吃顿午饭。儿子就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提前一天对奶奶说:“奶奶,明天是‘团圆日’,咱们包饺子给爸爸妈妈吃吧。”

  朱玉苗在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带儿子参加医院的志愿活动。去年朱玉苗曾带儿子到乡村社区义务贴“三伏贴”,让儿子给自己打下手。现在儿子上四年级了,最爱看的电视剧是《急诊科医生》,他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还是总把里面加班的医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联系起来。小小年纪,能够拿着自己的玩具小熊熟练地模拟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这些操作,不仅知道电除颤的焦耳量、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的应用量,就连气管插管胶布的粘贴都是完全教学版的。他告诉妈妈,自己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朱玉苗说,自己与康复医学相融相济,共同成就、共同发展。她要做在康复医学沃土中茁壮成长的一棵树苗,根要扎深、枝要伸展、叶要繁茂,为更多的患者撑起康复的绿荫,为他们能够重新拥有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单建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