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厂”助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1-12-21 16:30: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九涛 黄新宇 许婉莹 滨州报道

  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创新示科技范园总建筑面积共14.7万平方米,由富国街道下属滨州富足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模式,打造“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厂”,实现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科技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业现代化牵涉到包括生产、交换、流通,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土地整治、苗木定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储藏加工在内的各方面各环节,其中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12月7日,经过层层面试、选拔与考核,16名菜农抵达沾化区科技创新示范园,成为了科创园种植棚的“合伙人”。16名“合伙人”之一的张红村是来自沾化区富国街道本地的菜农,她种了十几年地,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怀揣着对大棚种植的顾虑,张红村来到了科创园区。

  初进科创园区,水泥路两旁科技感十足的玻璃智能温室及保温智能联栋温室映入张红村眼帘,26栋流线型的新型蓄热日光温室全部就位,后墙的保温、棚山、滴管系统、自动放风机、卷帘机等设施已配备到位、投入使用。园区技术员对菜农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大棚设施的操作事项进行培训讲解,详细介绍了幼苗的种植及底肥的配方及使用方法。

  走进种植示范大棚,生机勃勃的西红柿植株出现在眼前,据寿光恒蔬无疆集团沾化园区负责人常钦荣介绍,大棚温度常年保持在23℃~32℃,这是番茄最适宜的一个环境温度,为了在一年四季营造出适宜番茄生长的环境,大棚内通过设施设备的介入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种植,阴天时通过补光灯提供番茄所需要的光源,通过自动放风机调控整个棚内温度,通过喷淋滴灌调节整个棚内的湿度。

  番茄是首批农民合伙人的主要种植项目。科技园区负责人依据沾化独特的土地状况和天气条件,通过咨询专家和查阅资料,进行详细比对和市场调查后,负责人认为番茄是最适宜沾化农业科技创新园区种植的蔬菜品种。园区对番茄品种品质严格把关,主推口感番茄、88番茄和大番茄等三个品种,不仅种植项目严格把关,园区还对农民合伙人种植技术进行统一培训,第一年园区大棚租金免费,棚内底肥、种苗等也由运营商恒蔬无疆先行垫付,农户只需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到棚内进行劳动生产即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施及农资,在运营商技术员的指导下,农户可实现种植效益翻番。种植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同时,家庭农场式的经营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实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发挥现代化园区示范效应。

  “刚来的时候对大棚种植有顾虑,在种植和销售方面都有疑问。来了科创园之后有技术员讲解手把手教怎么种植,销路有保证,心里就放心很多。”合伙人张红村说。

  在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1+2+3”现代农业新六产基础上,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还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目标打造研、育、产、学、游、展、销、体验等多功能,集种植实验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及国家3A级景区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农民职业化打造高素质新型农民

  近年来,中国经济形态正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农业占地面积大,作为安天下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往前推进,留下来从事农业的农民也要走职业化道路。

  “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农民失地、生产不便等现象,如何解决农民进城与从事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解决的问题。”沾化区富国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振岚说。沾化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采用“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模式,公开招募菜农合伙人,打造“物业式”、“保姆式”服务,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安全防护、市场销售、产品检测等全流程、标准化服务,农户可直接“拎包入住,实现城区失地农民向“新型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为城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新时代的职业农民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近年来,沾化区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土地流转、技能培训等方式,吸引更多农业人才,科学的农业种植模式、便于管理的园区集中培训、农机装备不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富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明丰表示:“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针对农民进城与从事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富国街道探索高效智慧生态农业新模式,以培养新时代农业产业工人为抓手,按照‘投资商+运营商+合伙人’的运营模式,打造‘盐碱地上的果蔬工厂’,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发挥现代化园区示范效应,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沾化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益新途径

  2017年12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建设创新基地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优势、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探索,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推动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沾化区农业创新示科技范园从理念、制度、机制和科技进行探索创新,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进行有机衔接。园区从理念方面着手将采用工厂化的理念来做农业,每一个大棚就是一座数字农业生产车间,农户按照集团81套标准工序进行蔬菜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和种植;从制度方面着手将进行合伙人制度的创建和探索,合伙人制度在于让农户与园区联系更加紧密,农户可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园区也会对合伙人农户进行分级管理,种植好的采取奖励,种植不好采取轻退出园区,永远保持园区的生命力;从机制方面着手将采用“科技+品牌+金融”创新探索;从科技方面着手将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蔬菜从种植,生产,管理,销售整个流程的监控包括后期的复原。

  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农业科技创新园区模式的新型农业产业有利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务农创业,有利于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创业创新深入开展,有利于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赢。

初审编辑:郭九涛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