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的供给侧改革之道——追着消费者口味控产提质

2017-04-28 09:3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九涛 安晓东

  大众网滨州4月28日讯记者 郭九涛 安晓东)"省长点名,代表委员点赞,沾化冬枣更出名了。可是怎样让沾化冬枣更甜、更好吃,卖更多的钱,也给俺枣农增加了压力。"在近日沾化区下洼镇沾化冬枣产业创新提升座谈会上,沾化冬枣上省政府报告引起沾化枣农的热议。

  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初级农产品类中,沾化冬枣列第27位,品牌强度815、价值54.93亿元,已成功注册了"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连续两届荣获"山东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和"滨州市长质量奖"。"只有不断进行沾化冬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不断擦亮沾化冬枣品牌,才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打造百年品牌、百年富民产业。"沾化区委书记丁锋说。

  "孙观朋模式"受追捧

  "沾化冬枣现在出了名,但是有些枣农片面追求产量,冬枣品种也有些退化,枣不好吃了,谁还会买?"沾化区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郭庆宏不无忧虑。今年一开春,沾化区围绕枣农观念更新和沾化冬枣品质提升,全面推广肥水一体化等多项新技术应用,实施了疏密间伐、沃土施肥和品种改良工程,绿色产品认证基地在15万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万亩。

  下洼镇西孙村枣农孙观朋是连续五年的"沾化冬枣状元"。2016年,他种植的5亩"沾冬2号"冬枣收入44万元。别人的冬枣5元至20元一斤不等,他的冬枣套袋的100元一斤,不套袋的也到了50元一斤。

  "我的做法就是想方设法种出消费者爱吃的枣。"孙观朋把他的枣园每亩控制在90株以内,每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内,采用冬枣套袋技术,实行树行间种草保持土壤透气性,水肥一体化模式,全部施有机肥,种出的冬枣酸甜适口、糖度脆度俱佳,没等冬枣下树就销售一空。他一亩地收益相当于别人6、7亩。

  "孙观朋模式"已成沾化推广的重点冬枣生产方法。今年初区政府出台了《推进沾化冬枣产业转型提升的意见》。全区50万亩冬枣园中已疏密间伐25万亩,全部控制在每亩110株以内,从追求产量转到追求质量上来。同时推行科学、高效、生态种植管理模式,按照"减密度、增光照,减产量、增质量,减化肥、增有机肥"的"三增三减"要求,打造绿色冬枣,实现标准化,从无公害冬枣向有机冬枣转变。

  去年获得沾化冬枣大赛特等奖的下洼镇冬枣种植大户丁太平,去年通过复制"孙观朋模式"将亩产量由4000斤降到2000斤,冬枣品质得到提升,每斤能卖到80至100元,收入27万元。"过去我种40亩,卖20多万元,现在我种20亩,卖27万元,还是得品质好。"丁太平对"孙观朋模式"很是佩服。

  沾化有个"冬枣高端研究协会"

  "当前沾化冬枣遇到销售环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大路货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优质沾化冬枣。"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长海表示。

  在沾化冬枣研究所,农民专家于洪长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与北京林科院合作的"沾冬2号的提纯与沾冬3号的培育"。"品种的提纯与更新以及新品种的培育是沾化冬枣产业的生命。"于洪长和他倡导成立的"沾化冬枣高端研究协会",主要成员是枣农,着眼于初级产品和终端市场的信息对接,不间断的为枣农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和市场需求信息。

  在下洼镇马武村的冬枣高标准示范园里,枣农王长青正在安装黏虫板和灯笼似的诱虫罐。"现在基本不用啥药了,这叫物理治虫法。"截至目前,沾化区推广冬枣生态种植3万亩,近30万亩实施了"树间深沟实施有机肥"技术。在下洼、古城等沾化冬枣主产区,物联网技术已经覆盖20多个冬枣生产基地,面积6000亩,对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监管,实现了标准化和精准管理。

  拓展沾化冬枣全产业链

  下洼镇曹庙村枣农马长林是远近闻名的"乡村能人"。最近正忙着建冬枣加工厂。针对当地冬枣产量大、市场日趋饱和,枣农收益提升慢的情况,马长林投资600万元上马酥脆冬枣深加工项目。他与合伙人筹建的"气流膨化空心脆枣项目",年产达200吨,将完全成熟的冬枣,采用高科技工艺,低温真空下迅速脱水制成,实现冬枣初级产品8到10倍的增值。目前,沾化区枣制品加工企业达到28家。

  "拓展沾化冬枣产业链,增加枣农收入,旅游附加值大、见效快,是冬枣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沾化冬枣品牌靓了,农民的腰包才会更快鼓起来。"下洼镇党委书记郭良询说。目前正在完善下洼生态旅游园景区内部功能,依靠冬枣品牌资源优势,建设冬枣馆、民俗馆、科研所,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点,让枣农发"旅游财"、"三产财"。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