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移风易俗 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7-07-19 19: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鹏

  大众网评论员 林鹏

  移风易俗利国利民,是好事、实事。

  去年6月,中央文明办把山东列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省、市相继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对移风易俗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平邑县积极倡导移风易俗,也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标准。

  根据调研情况看,一场丧事办下来,坐席孝衣棺木吹鼓手等等,最少三四万,多者八九万。而平邑县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才10721元,一场白事下来,相当于三到八年的收入,甚至有人从一般户落到贫困户。

  虽说“孝子挣钱”,但这是往来人情账,早晚要还。同时,平邑当地红白事、尤其是白事程序繁琐,讲究繁、规矩多,时间一般长达四五天,人数多达几百人,忙里忙外、迎来送往,守灵行孝、出殡送葬,操心受累、苦不堪言,往往看似热闹风光,实则婚事喜中忧、丧事悲加愁,既浪费时间精力财力,也与传统美德相悖,与现代文明理念不符。更有甚者,老人生前不管不问,去世后风光大葬,给活人要面儿。

  婚丧嫁娶不菲的花费,已经成为一道道套在农民群众头上的枷锁,一些落后的风俗和做法,严重侵蚀着群众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损害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影响着一个地方的风气,也进一步加重了群众负担。

  对这些现象,群众反映强烈、极度反感,但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不得不被裹挟其中,有改变这种陋习的愿望又都不愿意带头。而且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突破、无法解决。全面铺开移风易俗,就是从面上刹住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之风,减轻农民群众经济负担,消除各种不良现象和低俗风气,是民生工程。

  移风易俗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方面,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教化成风任重道远。因此,在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五取消”、“三禁止”……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并日益推进贯彻,不可避免的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使得一些以为移风易俗只是一阵风的人,希望破灭。于许多人眼里,也似乎与传统风俗格格不入。甚至有人高举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的“大棒”,为封建陋习复苏摇旗助威。

  对于移风易俗,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打破千百年来形成的习俗传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能动摇。

  相关链接:

  当丧事“大办”将成往事 ——临沂平邑移风易俗“幕后”

  http://linyi.dzwww.com/news/201707/t20170719_16060348.htm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