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区域医疗的硬实力

2016-06-29 11: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来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报道——

  滨医附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沿着探视区走廊前行,透过明亮的玻璃,我们可以看到暖箱内稚嫩的小生命,还有紧盯暖箱内小生命的余户人员。“这里都是刚出生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为了让这些孱弱无助的小生命存活下来,医院下了大功夫。光一个进口暖箱就几十万元,还专门成立了区域转运站,配备了救护设施和人员”。陪同的宣传处负责人告诉笔者。

  2015年8月,滨医附院建立了区域新生儿转运网络,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先进的转运暖箱、抢救设备及监测仪器,确保快速反应并使危重新生儿尽早得到专业救治,目前已成功转诊来自淄博、东营及滨州各县区新生儿20余例。2015年10月,医院正式成立儿科重症监护室,设急危重症抢救单元3个,极大提高了区域内儿科的救治水平。

  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甲大院和教学医院的资源优势,引领和带动区域医疗发展,惠及无数百姓。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技术能力等方面集中发力,加强建设,为区域医疗奉献重要力量。

  为区域百姓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

  2014年7月,滨医附院院前急救成立胸痛联盟,在救护车上可开展心肌酶监测、心电图描记等工作,及时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

  为提高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作为山东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滨医附院正在牵头筹建滨州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为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医院充实二、三线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加强院前急救的人员和设备配置,新增7名医护人员和各类急救设备10余台件。加强多学科协作,完善以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留观、急诊病房、各学科ICU的院内救治体系。

  当然,这仅是医院为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之一。

  2015年5月,省发改委立项批复的14.6万平方米的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全面封顶,目前正进行装饰装修,预计2016年10月投入使用,届时就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

  不仅如此。医院合理配置资源,启用肿瘤防治楼,调整肿瘤科四个病区布局。扩大和调整产科、耳鼻咽喉科、康复科、疼痛科等病区,重新布局儿童医院、口腔医院、产科门诊等诊室,新增业务用房面积5100平方米;新建立体车库,增加288个车位,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的健康体检楼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教学区改扩建工程已竣工,新建和改造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塑胶操场等设施,新增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

  先进的仪器使一流的技术如虎添翼。目前,医院拥有大型医用设备12台,其中DSA2台、LA2台、MRI2台、CT5台。国家卫计委批复的PET/CT正在招标,医院为区域内第一家获得PET-CT配置许可的医疗单位,这将极大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实力,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建设又为医院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创造了条件。2014年7月以来,附院对数据中心平台、影像系统、临床信息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对基础字典库进行了修订。2015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等级保护3级测评。掌上医院、微信等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开通网上支付,实现预约挂号、回访、检查结果查询、支付转账的信息化功能。升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BI),实时监控医院各项运行指标,实现短信推送,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持。银医一卡通项目已正式上线运行,改善了群众就医感受。

  瞄准前沿对接高端的科研创新能力

  近几年,在“科技强院、重点带动”的战略引领下,滨医附院不断提高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已建成了六大区域中心——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医药研发中心,以无可比拟的医疗、教学、科研优势,引领区域医疗发展。

  科研创新能力是医院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提高医院科研水平,创建黄河三角洲区域医学科研创新基地,滨医附院加大对肿瘤研究实验室和代谢与神经疾病研究所的投资力度。目前,大批设备相继进行了安装、验收,设备现已正式运行。  

  代谢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由“泰山学者” 特聘海外专家路新云教授于2012年8月组建。目前研究所已经具备了从整体动物行为到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技术力量,拥有独立的转基因动物饲养、繁育设施,建立了行为学、神经解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神经化学实验室。研究所目前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博士7人(其中临床专业人员3人),硕士10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2013年12月研究所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重点实验室。

  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使两个研究所的建设工作平稳推进,为医院科研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建设黄河三角洲区域医学科研创新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泰山学者设岗学科为平台,滨医附院瞄准前沿,对接高端,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医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4个、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3个。

  治大病,治疑难病,技术创新惠及百姓

  2015年9月,滨医附院脊柱外科为一位外地慕名而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对侧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据检索,该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经对侧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脊柱外科设计研发的一种创新性的手术方式。此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国内脊柱内镜领域的一项空白,为脊柱内镜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手术入路,是医院从引进、吸收技术到技术创新的又一重大突破,是滨医附院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重大创新。   

  为百姓治大病,治疑难病。依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发展目标,滨医附院大力倡导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引进等形式,积极推进无痛诊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以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的广泛运用,且在区域内,省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近几年,ECMO(体外膜肺氧和)、射频消融北京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超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肠内外营养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呼吸与重症监护科、心内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静脉用药调配科(PIVAS)、临床营养支持中心等专业的诊疗水平已经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医院各学科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率先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技术及二类、三类医疗技术,并在区域内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彰显了滨医附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和担当。

  急危重症救治技术:以急诊科、ICU、EICU 为平台,承担着黄河三角洲区域;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具备先进的抢救技术。

  心血管疾病内外科诊疗技术: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房颤射频消融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ICD/CRTD治疗等介入治疗技术,年手术量2000余例;在心血管疾病救治方面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房颤射频消融术等各项治疗技术,年介入手术量2000余例;

  临床营养支持技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耐高压PICC置管技术和输液港植入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技术,并先后创用了经双腔T管肠内营养、浆膜下空肠造口等新技术。开展了TPN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超低体重患儿中的应用及经口胃管行EN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等技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Power PICC技术。先后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15期,出版专著3部,为该技术在省内外的推广普及做出了贡献。

  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技术:先后开展了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技术。年开展手术治疗400余例。

  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面建立了多学科诊治体系,先后开展了肿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术、肿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年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10000余例。

  辅助生殖技术: 2014年4月,顺利通过省卫计委组织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现场评审,获得开展试管婴儿技术资质,成为鲁北地区唯一一家开展试管婴儿工作的医疗机构。每年接诊患者30000余人次。

  2015年6月,通过省卫生计生委专家对该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试管婴儿”)正式运行的现场评审,成为区域内唯一具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正式运行资格的医疗机构,每年首诊不孕患者8000余例,覆盖区域内各县市、周边地区、国内其他省份及海外就医者。

  内镜诊疗技术: 2013年,内镜治疗胃肠疾病18416例,呼吸系统疾病1385例。

  具仁心,施妙术,惠及万千百姓。有数据为证——2014年,滨医附院的出院患者来自东营、济南、潍坊、淄博、德州、滨州、河北黄骅、盐山、沧州等省内外地市,市外住院患者24.92%(建设标准要求≥8%),比2013年增加住院患者3150名、门诊患者16500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