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百年古建筑剪影 记宋家滩门牌楼

2014-10-14 08:37:00 来源: 鲁北晚报 作者: 路彩云

  □晚报顾问 刘杰/图 晚报记者 路彩云/文

  建筑是一种存在,存在即一种陪伴,而历经风雨百年遗留下来的建筑更是一种经久的因缘,或者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一群人的几辈子。

  来这里拍摄时,刘杰询问了几个老人。他们说:宋家滩的这家院子里曾经的居住者是一位宋姓老人的“三叔”,一百多年过去了,三叔早已离世,院子只剩下这座门牌楼还坐落在这块土地上。

  听该村树字辈老人说起,当时这个院子是由一个叫刘家口村的小施工队所盖,用料是土坯墙外挂皮。原来的门牌楼上还有象征团圆、吉祥的木制灯笼,门前砌有小狮子、小哈巴狗驱祟保安。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

  宋家滩这座宅院属于典型的北方建筑,据说当年,在门楼的西北角还有一座楼,后来拆了,只留下这座门楼还没有倒。门楼顶部是挑檐式建筑,门楣上刻双面砖雕,花卉图案的斗框边饰,颇有一番讲究。封建社会时代,门色是等级制度的标志,人们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朱户被纳入“九锡”之列(九锡是指天子对于诸侯、大臣的最高礼遇,即赐给九种器物)。“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泛指王公贵族或者豪门大户。黑色大门很普遍,这是非官宦人家的门色。例如济南旧城民居四合院,其色调是深灰的瓦顶,灰白的台阶,大门漆黑色。虽然已过去一百多年,但门牌楼的一砖一瓦都是那个时期文化的见证。

  三叔是什么时候搬过去住的,老人已经不记得了,只听说当时大队在村里给每家每户划分地方盖房子。这块地方被分给了三叔,居住了好些年,因为三叔没有后代,这所宅院也就没有继承下来,废弃了,而后陆陆续续只剩了这座门楼。2003年的时候赶上“旧村改造”的风潮,门楼也差点被拔掉,到现在又坚持了十来年。如若傍晚时分在门牌楼前经过,仿佛能清晰地听到门前曾经来往的脚步声,步履轻盈,又或者拖沓沉重。三叔走到门后面,慢慢地插上门,守着这栋宅院入睡。慢慢长夜里,悠悠岁月间,正是这种宅院给了三叔最经久的陪伴。

  门楼的外墙上还画有毛主席像,漆色斑驳,依稀可见,那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红色年代里村里的老师画上去的,如今看起来,更增添了门楼的沧桑感和时代感。老人说,用漆漆上去的像有去不了的痕迹,其实,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仿佛能让人们看见曾经出现过的一门一窗,一桌一椅。正是从这些身体感知的细碎经验中,建筑的情感温度微弱而持续地散放出来。正是这善意建筑的存在与陪伴,让精神备受照拂与呵护。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