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辘轳把胡同:烽火连天处 峥嵘岁月稠

2014-07-01 08:59:00 来源: 鲁北晚报 作者: 路彩云

刘杰在采访辘轳把胡同的老百姓

  鲁北晚报讯 一场战役成就了它,一段历史辉煌了它,而今,岁月静好,它却即将湮没在时光的轮回中,它就是位于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里的辘轳把胡同,一个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段曾经烽火连天的记忆。

胡同内的断壁残垣

  如果不是因为“王文战役”,辘轳把胡同也许只是滨州诸多村落中一个普通的破旧小巷。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未必人人都能知晓那场战役,但对于这座小村庄来说,却代表了无上的光荣,英雄离我们并不远,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他们献出生命的战场。本期《滨州百年古建筑剪影》就让我们跟随摄影家刘杰的镜头,一同去探访这处革命遗址,领略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辘轳把胡同建于清代,布局奇特,对于研究民风民俗及村庄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其特殊的街巷结构,在我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1940年,著名的“王文战役”就发生在这里,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此为故事原型拍摄了电影《血色清河》。辘轳把胡同已于2010年4月20日被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兴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10日将石碑立于此处。

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的辘轳把胡同

  为了更好地记录辘轳把胡同的现状,也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那段历史,刘杰背着相机多次来到东王文村,用镜头记录下辘轳把胡同,与村里的老人们交流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辘轳把胡同目前尚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屋约10排,有部分住户,有些住户还保留着土坯房。远远看去,辘轳把胡同似乎是死胡同,没有通路,但走进去之后却是四通八达。正是因为形状像打水用的辘轳把,当地村民才将其称之为“辘轳把胡同”。

这里的一切对孩子们来说成了过往

  1940年3月3日,东王文村以仅有的两个排大约70余人的兵力,在武器低劣、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奋力击退约计2000余人的敌伪部队,八路军利用辘轳把胡同的特殊地形,使敌人始终徘徊在胡同外不能进入,最后被迫撤退,有21名战士光荣殉国,这就是著名的“王文战役”。

  辘轳把胡同棋盘街南北长220米,东西长150米,面积33000平方米。目前东王文村四周都建有新房,辘轳把胡同位于村中心,清末民初时期农家村居院落的特色和辘轳把胡同奇特建筑群之风貌尚存。多年来,经过有关部门及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在东王文村旧村改造拆迁中,辘轳把胡同得以保留。县文旅局等部门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整理保存了许多珍贵资料。

辘轳把胡同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房屋

  如今的辘轳把胡同久经岁月风霜,土坯房已是断壁残垣,有的甚至已经坍塌。这儿不仅是宝贵的民俗博物馆,也是集红色革命教育、传统村落民居、吕剧文化传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村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村里的孩子听着老人们讲述着那些不朽的革命传奇,并将辘轳把胡同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顾问 刘杰/图 记者 路彩云/文)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宋静涵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