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李之芳:三百年的“仕宦家族”启示录

2014-04-04 10:14: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李氏家族的家谱被吴名岗翻印了一份,这是其中的5本。

  李氏家谱上,连女儿、媳妇、女婿都有详细记载。

  当年在李家大宅子里仅存的一棵树就在惠民县百货大楼里面,被好好地保护了起来。

  当年的李家大宅子如今只剩下佣人住过的3间房子,而且已被改为商铺,与旁边现代的商铺格格不入。

  当年的李家大宅子如今只剩下佣人住过的3间房子,砖瓦、房梁还能看出历史的痕迹。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牟幸子 王晓霜
  本报通讯员 董泽元 吴名岗
  在渤海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城,早在周秦时期,就为州郡要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为府,设附郭县为惠民。从这片土地上走出了一代代的官宦之臣。而清初重臣,文华殿大学士一品加三级的吏部尚书李之芳,则是一代官场中不得不说的人物,而他奠定的李氏家族,也成为鲁北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之一。

  当年李之芳辞官归田后,回到老家惠民县,侯李村生活着李之芳的后裔,这个村庄和鲁北地区其他村庄有着同样的面孔,村子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当年的名门望族之后并未给这个村庄带来任何荣耀和变化。
  “以前村子这片地都是阁老家的,阁老的坟墓当年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李之芳的后裔,今年已经67岁的李元龙告诉记者,当年我们这一支被派到这片地方,主要是负责收租、开垦田地,村子里这大片的田地以前都是李阁老家的,“家大业大着呢!”在这个村子里,人们还是习惯称李之芳为“阁老”,以显示对这位老者的尊重和敬仰。李元龙告诉记者,当年李阁老的坟墓特别大,也设计得很讲究,他的坟墓寓意“头枕高官,脚蹬袁侯”,“当年只有皇上封的大臣才有这种规格的墓地,李阁老的棺木出土时我们还亲眼去看过,那棺木上雕的花纹都很清楚。”
  李元龙这一支后裔,现在以耕田为主,偶尔会到农村的集市上经商,已经很少有人再为官了。李之芳的坟墓在1967年的开发中被挖掘,出土的棺木、文物等都存放在了博物馆里,当年李家的大宅子现在也只剩了佣人住的三间小屋子,只有李家大宅里的那棵古树,现在在惠民县的百货大楼里依然生长着。
  惠民县城中心地段,那三间佣人住的小屋已经成为了一个花店,古朴的窗棂依稀显示着这个家族当年的繁荣,而周围的商铺都要比这三间屋子要高,站在老屋前向上望,只能看到四方的天空。“当年的宅子可大着呢,得有三百亩地吧,现在就剩下这三间小房子了,你看都破破烂烂的了。”一名在附近做生意的商贩这样表示。
  在人们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惠民县百货大楼,在大楼的中央有一个大大的玻璃罩围住了一棵古树。来来往往的人们对于这棵早已存在的树熟视无睹,也没有人去探究它为什么会在这里。李之芳的后人除了散居当地的以外,大多数移居外地,在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仍留有后裔。当年一个辉煌的家族,就这样散落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在原惠民县人大副主席吴名岗的家中,记者看到了5本整理翻印的《惠民李氏族谱》。原版族谱共有6本,都在李之芳的后人李敬山(现住惠民县石庙镇巩家村)手里。吴名岗对李氏家族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这6册分别为金1、金2、木、火、土、谷。从李之芳的曾祖父李鲜开始算起,至今已经到十八世左右。这一本本泛黄的家谱、一页页残破的书页上记载着李氏的血亲世系、风土人情,也折射着李氏家族的辉煌历程。
  说起家谱的传承,吴名岗说,那是李敬山的爷爷李炳钧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李炳钧生于光绪十八年,卒于1980年,清末贡生。因为是李阁老的后代,家里的文化气息很重,还有不少藏书和碑帖拓片。而这些东西在文革时期被看做“宣扬封建、留恋旧社会”的“罪证”,当年红卫兵想要没收这些古籍,李炳钧未允。之后,李炳钧连忙在家中将古书碑帖扔在院子里一把火点燃,就在这时,红卫兵来抄家,看到正在冒烟的古书,高高兴兴地离开。李炳钧用自己的行动保住了他偷偷留下的族谱和康熙字典,为了安全,他还特意包好之后放在了挖好的墙洞里,这才躲过了文革的灾难。1979年,在李炳钧老人弥留之际,才把族谱传给李敬山,一直保存在现在。
  作为鲁北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之一,李氏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家族文化内涵。作为一个拥有近三百年宦史的仕宦家族,李氏家族的突出特点是勤政爱民、殚心报国的显赫宦绩;乐善好施、仁义处事的良好家风。虽然处在封建王朝,但思想却很超前,一点儿也不封建,这一点从家谱上就能看到。李氏家谱云:“吾族自清初以来,婚嫁多属名族,贞孝贤淑,代有传人。”李之芳的原配胡氏、李之芳胞妹、李之芳次女、五世李牲麟原配王氏……都是温良贤淑、孝敬贞烈之人。
  一般来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不能入本族姓的家族的,好一些的会被计入丈夫姓族谱中。但在李氏家族的族谱上,除了男子之外,女子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媳妇、女婿的名字也都列在上面,上面还详细记载了女子嫁到何处,身份如何,这在任何家谱上都是少见的,这充分显示了李氏家族对女性的尊重。
  李之芳是明末的进士,清初时任刑部广东司主事,随后一路升迁,直至文化殿大学士,人称“李阁老”。为人正直,是李之芳的后代们对他最多的评价,“李家从李之芳这一支开始,就没有很坏的人,也没有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家族里的后人都很正直清廉,这都是跟随了阁老的遗风,”对李氏家族有研究的吴名岗告诉记者,在我对这个家族的研究中,发现李阁老是一个很正直很清廉的人,不过以前很多人说他是“奸臣”,明末的进士却保了大清,李之芳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身为一个官员,他在官场中很正直,也很以国家为重,人们以前的看法是不正确不完全的。”李之芳进入仕途之后,首任浙江金华推官,在任5年,没有一起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他常说,“若有一事颠倒是非,若有一人负冤不白,何以施颜面于吏民之上?李之芳的为国为民曾经得到了康熙的赞赏,称“若李之芳者,真御史,今竟无其人也!”
  李之芳的才学也影响到了后人。李之芳家族自四世至十世,考中九名进士,与以“一门九进士”号称的江北第一家的山西灵石县静升王氏家族齐名。而李之庄长子李甡麟,祖孙五代出了四名进士,堪称“进士世家”。这一些成就,除了先天的天赋和遗传基因,后来的家庭环境熏陶和长辈的言传身教也十分重要。据了解,李氏家族中,官至知县以上者达八十余人,
  “我们派到这里来的一支当时是秀才,李阁老其他分支派出去的至少都是知县。”现在仍然住在侯李村的李元龙这样告诉记者,当年还有一个派去台湾当知府呢。翻看一些历史研究资料发现,李之芳的后人大多是正直忠良之辈,例如蒲松龄的挚友李之藻,曾国藩的助手李作士,抗英知州李钧策等等,后人被册封者无数。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李之芳被册封,“恩诏给得玉轴,诰命四世”,四世封赠一品加三级,至此,李之芳的荣耀和权力都达到了顶峰,直到今天乡里仍尊称为“李阁老”。
 家族家风 
正直廉洁家风值得现代人借鉴
  纵观李氏家族的发展,良好的家族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成功的基础。从一世祖李鲜开始,就深懂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据资料记载,李鲜经常教育子孙“盖世功名,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孽,当不得一个‘改’字”。李之芳的祖父李登云、父亲李才望也都是为人坦诚、慷慨好义的身教典范。李之芳更是谨记祖训、承传家教,为后人树立良好的楷模。
  李氏家族一向不重积财,而重积德。李之芳的原配胡氏就经常吟诵“积金不如积德”一语。李氏《宗约》中明文规定:“不可为贪心所使,居已奢而犹恢,田己多而务广”。作为“四世一品”“相国第”的李家大宅占地仅有27亩,整个大院没有一间楼房,这在当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上实属罕见。李氏家族正是靠着这种为官做人的理念才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人民的爱戴。“正直廉洁”的家风直到现在,对当今社会上身为人民公仆的公务员,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家女子也多才能 也不乏能诗善文的巾帼才俊
  李氏家族不仅有着显赫的宦绩和战功,在家风、家教、家政、家道诸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可借鉴的传统文化遗产,而且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非同凡响的成就。不完全统计,李氏家族中有四十余人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也不乏能诗善文的巾帼才俊。
  先说李之芳本人,他不仅以大智、大勇、大忠而名世,作为一代鸿儒,他在诗书文赋方面的成就依然为世人所称道。李之芳诗赋造诣颇深,一生诗赋遗作2000余首。他的诗作取材广泛,风格各异。军旅诗大气磅礴,写景诗清雅醇厚,田园诗贴近生活,既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又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此外,李之芳的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存世遗作多为楹联、碑刻以及匾额。现在收藏在惠民县博物馆的两幅楹联“胸罗万卷珠玑萃,笔落千言风雨惊”,“名画应如书卷读,溪声时作古琴听”就是李之芳的晚年力作。
  李之芳的长子李钟麟也是诗文俱佳。他自幼聪慧过人,开卷过目不忘,他的诗文著作甚丰。李氏家族的第六世上的李寿渊也是多才多艺,除了诗作之外,他还善绘山水画,小的时候也精于雕刻,能把罗汉像刻在小小的松仁上。
  李氏家族中也不乏文采斐然的女子,李之芳后人李鹗之妻张敬仪就是一位著名的女诗人。1904年,奉天(现在的沈阳)成立女子示范学校,请张敬仪到场主讲妇女教育,她随即撰联一副:“阴教媲周官、直为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诸代胶庠补缺;文才开景运、不让欧美二洲东西洋、英俄法德意奥日、各邦男女平权”。这幅对联涵盖了中国的主要朝代,说妇女教育自古就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还将当时的世界列强也全部嵌入联中,表达了中国与列强、世界男女平等平权的思想,可见张敬仪的思想超前,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