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孙镇辉里村李氏辉煌不再 五子登科美名扬

2013-08-12 16:46: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张凯刘涛

  后人为“五子登科”建的塑像。

  李迺沛翻阅厚厚的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详细记载五子后代分支。

  “共成斯举”四字屹立于辉里村村头。

  李廷桂曾是邹平县孙镇辉里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育有五子。清朝年间,科举考试盛行,许多平民百姓希望后代能通过考试来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李廷桂也不例外。李廷桂一再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并聘请私塾先生教育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乾隆51年(1786年)次子李鹏考中举人,到嘉庆16年(1811年),老四李鹄考中进士,李廷桂的五个儿子在二十五年间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梦想,辉里村也因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子登科”的故事。
  为追寻李家五子曾经生活的印记,6月5日,记者来到他们的家乡邹平县孙镇辉里村,实地探访了李家后人,试图从他们口中还原二百年前“五子登科”的辉煌。

  乾隆、嘉庆年间
    李家五子先后中举
  据《李氏族谱》记载,辉里村李氏族人李廷桂原来共有6个儿子,但大儿子李景严17岁早逝。从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次子李鹏考中举人,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四子李鹄最后一个考中进士,李廷桂的5个儿子在25年的时间里先后考中举人和进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子登科”。
  清乾隆五十一年,李廷桂次子李鹏23岁考中举人,乾隆六十年考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内阁典籍宗人府主事、吏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江南道监察御史、福州府知府。在李鹏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期间,他请旨疏通吴淞江河道,带头实干,原定五年完成的任务三年就完成了。
  三子李景岱,乾隆五十九年考中举人,嘉庆六年考中进士,历任河北平乡、邢台、清苑、获鹿县知县。任清苑知县时,当地盗匪横行,积案如山。李景岱亲自深入调查办案,仅用一年时间就肃清了盗匪。
  四子李鹄,嘉庆六年考中举人,公元1811年才考中进士。李鹄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中进士时已经42岁,历任直隶成安、云南宜良县知县。
  五子李景峄生于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五十九年跟三哥李景岱同榜中举。据说,李景峄是“五子”中身材最高大、相貌最英俊的一个。因此,他在中举后即被钦点至咸安宫任教师,一年后提拔到江苏溧阳、丹徒任知县,继而升任松江府常州府知府,最后晋升为苏松太兵备道。李景峄行事果断,敢作敢为,老《邹平县志》记载他的事迹最多。
  道光六年,江南运河水道严重淤积,漕运受阻。朝廷任命李景峄为治河总指挥,他亲率官吏、百姓奋战数月即疏通了河道,使滞留江南的160万石粮食很快运抵京城。李景峄一生为朝廷尽忠,为民办事,是政界的“拼命三郎”,公元1828年积劳成疾,卒于任所。
  六子李景嵩生于乾隆四十年,20岁时考中举人,24岁时便考中了进士。据说,李景嵩精明干练,很有办事之才。任职河北深泽县知县12年,除盗贼、戒赌俗、选人才、办教育,建树颇多。嘉庆十六年,父亲病故,李景嵩回家守孝两年,归任后不久患病身亡,年仅38岁。
    集资办学盖校舍
    辉里村学风浓厚
  刚进村头,一块乳白色石碑吸引记者驻足停留。该石碑高约1.5米,正面“共成斯举”四个字格外醒目,细读石碑得知,四字是梁漱溟先生为当时集资办学盖校舍一事所题,以示纪念,石碑背面则详细记载了众人捐款细目。
  据了解,戊戌变法后,清政府颁令将全国各府州、县的大小书院逐步改为中西兼学的小学堂。1909年辉里村的开明士绅联合出资在村中心的长善堂建起了全县最早的村级初等小学堂。1929年,村内绅士哩北辰、哩乐亭等人再次倡议集资办学。他们给住在青岛的“五子登科”的后人去信,征得同意后卖掉了碑楼村墓地的大杨树做了课桌凳。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村一百多户村民踊跃捐款捐物,使校舍维修一新。一时间,辉里初级小学办得异常兴旺。1931年,时任实验县长的梁漱溟为此题写“共成斯举”石碑以
  示纪念。
  现在,该石碑已经历了80余载的时光洗礼,石碑颜色也变得不再鲜亮,但“共成斯举”四个字却变得越发“精神”。2012年4月,邹平县人民政府将此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当年众人义举。
    五子故居早已逝
    李家后人少问津
  再往村里走,记者试图从村民口中获知五子登科讯息,但因年代已久,村民多对此言语不详。在一位村民的引荐下,记者找到了五子的一位后人李迺沛,向他询问起五子的故事。

  李迺沛是五子中老三李景岱的后代,今年已70岁,虽然他的父亲,儿子以及他本人都识字不多,没有考取一官半职,是一介平民,但祖上的荣耀仍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倍感骄傲。他告诉记者,他膝下育有一子,连中专都没念完,就下学打工,后人很少过问祖上这点荣耀。由于年轻人很少打听,李迺沛也感觉生活过得寒酸,日子久了,“五子登科”的故事就很少再从他口中提起。
  李迺沛说,现在五子后代分布在大江南北,有生活在青岛的,也有居住在武汉的,由于相隔距离太远,彼此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少。现在辉里村李家后代主要分为五支,大都是普通百姓,很少有才华横溢之人。说着,他便拿出刚修正的家谱给记者看,由于他本人对家谱的研究不是太深,他仅在家谱中找到了他以及近亲的名字。
  采访中,记者提出要到五子故居看一看,李迺沛告诉记者,故居早已消失殆尽。据说,道光十年,“五子”以李景峄为主,弟兄五人共同出资,从京城绘来“凤凰单展翅”图纸,曾修建“长善堂”故居庄院。该庄园1800年动工,历时十年建成。庄园威严大气,进大门以后有南北通路一条,门楼正中挂《五子登科》匾,内上方挂“兄弟同榜”,门楼内右侧挂“进士及第”匾。直至1956年故居保存基本完好,但后来五子故居被破坏殆尽。李迺沛尝试向记者描述他见到的故居原貌,但因年代久远加之房屋规建繁荣,尽管他想尽办法描述,但记者仍听得一头雾水。伴着李迺沛的声声叹息和只言片语,李家先人的荣耀和辉煌已成李迺沛心中说不出的惆怅。
  虽然故居早已消失,李家也大不如前,但李迺沛仍坚守着祖上这份荣耀,因后人很少愿意去倾听先辈们的故事,他只能将这份荣耀埋藏于心中。闲时的他,一个人翻着家谱,不断地重温李家曾经的历史,此时的他是幸福的,因为这是他唯一能为先辈们做的事情。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0617/ArticelU07002FM.htm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季青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