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彩灯映照 魏氏庄园百年沧桑 红色传承 东路梆子唱腔高昂

2019-12-01 21:45:00 来源: 滨州日报 作者:

  CCTV-10

  2019.12.2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 惠民篇

  惠民县所处的地域,在秦代就设立了厌次县,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县之一。

  从明初至明中叶,黄河河道频繁地南北摆动。

  为了保护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州内的官员组织民众挖掘了一条人工河道,将积水导入沙河,平定了水患。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官民协力的功德,称这条沟为惠民沟。

  雍正十二年,已经易名为武定府的这片地域,重新设县,因城东南有惠民沟惠及于民,且被百姓感念,于是正式定名为惠民县。

  魏氏庄园百年沧桑

  魏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面积四十多亩,耗时三年才得以完工,是当时惠民县的名门望族魏氏家族的宅第,与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邑的刘文彩庄园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

  魏氏庄园是我国唯一一座将北京四合院式民居风格和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融为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

  北城墙的锯齿状女儿墙,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行,充分体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防御思想。

  2019年,惠民县已经完成魏氏民居和魏集古镇的规划和重建。

  红色精神传承

  作为当年渤海革命老区党政机关驻地和中心区域的惠民县,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渤海区曾先后四次掀起较大规模的参军热潮,约17.2万人入伍,占山东省同期入伍人数的28%以上。参军入伍的人数如此之多,在全国各地也不多见。

  从渤海革命老区,先后走出了五支英雄部队,他们南征北战,将红旗插遍了祖国的万里江山,到处都传颂着他们英勇作战的事迹。

  流光溢彩的灯笼

  滚灯,是一种能在地上翻滚,而灯里的蜡烛却可以照常燃烧的灯笼,出自淄角镇土户王村的老手艺人王相华之手。

  造型古朴典雅、色彩鲜明的莲花灯被冠以“聚财气、聚人气”的吉祥寓意,几百年来备受欢迎。

  张大官村张洪斌制作的传统灯笼是由芦苇杆和画着五彩图画玻璃纸组成的。

  在张大官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会制作芦苇灯笼,而他们的产品,在滨州和东营等地有着广泛的市场。

  东路梆子唱腔高昂

  惠民县东路梆子戏也叫山东吼。清朝中期,来自山西和陕西的梆子艺人,跟随商客,沿黄河来山东谋生,并受当地文化、方言、民间戏曲的影响,在念白、唱腔及表演方面兼容并蓄,大胆革新,由此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东路梆子。

  东路梆子作为小剧种,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其中独具韵味的特色。正如惠民人的性格一样,东路梆子的表演粗犷、逼真,很讲究运用“绝活”。东路梆子的行当齐全,服装严格,坚持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脸谱正规大方。

  全国闻名的“绳网之乡”

  2018年,李庄绳网获得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赛事指定用品的“入场券”。

  邢玉平的儿子邢光波,自2000年开始跟随父亲做绳网产业。

  2009年,邢光波建立实验室,使用废旧塑料瓶制作新一代绳网。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邢玉平团队逐渐破解了分子式转化难题,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塑料绳网。

  如今,惠民县李庄镇早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绳网之乡”,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惠民原耕,是惠民县倾力打造的山东省第一家遵循自然农法,培育原生态农产品的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

  惠民县还将孙子文化和民俗文化纳入到文化惠民的建设当中。孙子兵法城、孙子故里森林公园和民间庙会的修建与恢复,是生态与文化的结合,更带动了旅游业的蒸蒸日上。

  2019年5月25日,惠民县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荣誉称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单建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