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电商产业风生水起 “惠民模式”受热捧

2019-10-22 21:34:00 来源: 滨州日报 作者: 王军 吕明芳

  8月29—31日,国人目光聚焦在惠民: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中国淘宝村有4000多个,但盛会选址在惠民,并且马云来了,他在论坛上发表了16分钟的演讲。

  

  惠民,原本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县城,为何能受到马云的青睐,亲自出席本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我们大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从平台打造、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网点布设等多方发力,全县3600 余家活跃淘宝网店,带动 13 万人实现创业就业,年交易额达 300 亿元。”县委书记殷梅英说出了其中缘由。

  该县已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示范县、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李庄镇获评山东省电商特色小镇。据统计,目前全县已有中国淘宝镇2个、淘宝村20个。

  

  “一核、三心、多星”规划电商发展路径

  惠民县紧抓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围绕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电子商务载体、培育电子商务平台、深化企业电商应用、推进电子商务扶贫等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夯实电商基础,完善电商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惠民县电子商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量变到质变,正在形成“一核、三心、多星”的电商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多主体共同参与、集智创新的开拓之路。

  一核:电子商务核心区。改造提升鲁北电商物流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展览展示、电子商务培训、物流仓储、生活服务配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探索“公共服务+O2O+仓储物流”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同时,依托孙武古城旅游区,规划建设惠民县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整合并推动全县景区、宾馆、旅行社、特产店等旅游资源平台上线,加强惠民县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八喜旅游网、携程网等省内外知名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对接。

  

  “三心”:一是绳网电商特色小镇。以李庄镇和姜楼镇为核心,整合全县绳网产业资源和电子商务资源,积极打造“中国绳网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绳网产业的市场优势,以体育绳网为突破口,借助互联网资源,积极培育“惠民绳网”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打造中国绳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加强技能型、运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育与引进,壮大电子商务人才梯队。二是花卉苗木电商特色小镇。充分发挥皂户李镇花卉苗木产业优势,积极完善中国白蜡网、花木通、苗联通等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以数据引导花卉苗木精准种植和标准化种植。加强中国北方现代农业数码港电子商务资源、产业资源、服务资源集聚,以打造花卉苗木产业电子商务核心区为导向,充分发挥皂户李镇苗木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入驻,优化布局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展览交易中心、花木培育研究中心和花木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依托中国黄河三角洲苗木博览会,结合互联网传播平台,大力宣传惠民县花卉苗木区域品牌,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三是旅游电商特色小镇。加强魏集镇魏氏庄园、魏集古村落、黄河采摘园等旅游资源整合,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合作,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借助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新华电商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推广惠民旅游品牌,在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惠民特色旅游产品线下体验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特色餐饮、民宿、特产商店等配套设施,打造魏集旅游产业集聚区;同时,联合孙子兵法城、武定府、灵秀温泉度假区、古源恒昌等旅游景点,加强精品旅游线路景点之间资源共享与合作,打造精品“两日游”旅游线路。

  “多星”:电商村。根据惠民产业发展特点,广泛遴选、培育一批电商特色村庄,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销售渠道,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支撑,引导村民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设立个人网店,销售特色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加大农村交通、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共同配送体系,打造区域性城乡智能配送服务平台,解决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问题。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产业链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生产、包装、仓储、网销、收发、运输等环节,实现脱贫致富。

  

  打通服务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

  信息网络建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就是纸上谈兵。惠民县积极协调各通信公司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地区宽带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基本达到100%,同时,邮政、顺丰、圆通等知名快递和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提供物流支撑,打通服务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构建起通畅高效的物流管道和长期稳定的物流链条。

  发展电商,物流是支撑。惠民县开展电商物流产业建设,致力于农产品上行,形成集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配送、电商培训于一体的物流园区。目前,已进驻国内知名的“四通一达”快递、顺丰速递等快递公司以及德邦物流、天地华宇等物流公司。物流园以“合作社+社区”、“020运营”、“B2C同城配送”等运营模式,建成线下体验店2家、培训大讲堂1处、电子商务指挥调度中心1处,物流公司配备配送统采车辆8辆,惠民县农村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已初步搭建完成。

  惠民县是全国最大的化纤、塑料绳网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惠民花卉苗木总面积达18万亩,市场销售额达50亿元……

  产业是基础,平台是支撑。100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和农副产品汇集特色中国—惠民体验馆;建成鲁北电商产业园、中国北方现代农业数码港、中国绳网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基地三大新经济产业园,中国白蜡、中国国槐、供销e家等一批专业化平台,形成“产业园+网络+公司+农户”的电商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镇级电商服务中心14处、村级服务站700个。

  如今,电子商务在惠民县农村的快速渗透发展,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拉动消费的新动力。3600 余家活跃淘宝网店,带动 13 万人实现创业就业,年交易额达 300 亿元,形成了农村电商的新兴业态。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现在每月淘宝上的订单量能占总销售额的40%,菊花茶有了新销路。”惠民县惠白菊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勇感到非常舒心,他种植的“宝贝”多了条进城的渠道。这一切得益于电商建设,像张文勇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依靠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依托原有的传统产业,将各式各样的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惠民县依托化纤绳网、苗木等产业优势,推进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电商示范村,实行线上线下双向运行机制,真正让电子商务惠及群众。

  

  惠民县强化政府引导,做好配套服务,为电商发展营造了绝佳的环境。高标准建设了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各镇办成立了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依托邮政、乐村淘建设了767个村级服务站点。举办首届惠民青年电商创新创业比赛决赛,按组别分设金奖、银奖、铜奖和优胜奖20个,获奖者除现金奖励外,并可申请免费入驻电商产业园区,享受各项政策扶持。

  如今这些举措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惠民县,网上开店、在线销售成为了新潮流。积极与京东、阿里、网库网、邮政买卖惠、乐村淘平台深入合作。截至目前,依托中国白蜡网和中国国槐网,累计促成实体交易额达60亿元。投资45万元,建设北方花木城大数据信息平台,配套工商、税务、检验检疫、物流等服务,实现在线展示交易和管理者大数据抓取,点燃了惠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农产品借网走四方

  9月26日,虽然距“双十一”还有不到2个月时间,惠民县李庄镇一家棉被公司正在扩大车间,积极备货。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双十一”他们棉被销售额达120万元,预计今年因为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惠民县召开的缘故,销售额还会大幅攀升。

  惠民县电商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惠民人顺势而为、顺流而上,抢抓时代机遇的真实写照。在这片因电商而迸发活力的土地上,新事物正不断涌现,日益丰富着美好生活的图景。

  当传统农耕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犹如唤醒沉睡已久的土地。7月份,正是辛店镇赵家营村仙桃上市的时候,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网络预售,每天约一千单左右。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统一品牌是重点。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是惠民农产品走向市场化的一条重要路径。惠民县推出全省首家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惠民原耕”,14家企业、90种产品纳入重点推广范围。“惠供”、“黄河惠耘”、“智府菊酒”等系列产品均已上市。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的变化,为农业产品化服务,惠民县为此发展了供销e家、淄角生鲜为代表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淄角生鲜线上交易平台依托基地到县城展销馆的线下配套体系,产品统一标示“淄角”品牌,配有专业包装及配送团队,即时下单即时配送。“供销e家”商城自2017年3月份上线运营以来,线上点击量30多万人次、配送1.8万次。

  近年来,通过电商牵线搭桥,惠民县的香菇、西瓜、蜜桃、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已经走出县、走出省甚至走向了全国,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进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收入的不断增多,让村民们有了获得感,也有了奔头。思想变了,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好,再为农民提供岗位和增收渠道,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

  何坊街道史马村农民马青松原本在一家棉纺厂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互联网,看到了电商带来的商机。他销售当地的野菜、玉米、新鲜蔬菜等,2015、2016、2017年销售额分别为50万元、120万元、280万元,2018年度销售额更是达到400万元,今年他又建起“朝耕”新零售模式,上半年已经实现惠民县城商住小区配送全覆盖。

  马青松仅是受益者之一,惠民县还将电商发展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精准扶贫结合,在全县139个省定贫困村建成电商扶贫驿站,每年组织举办以农村淘宝为主的电商扶贫培训班20余期,孵化了数千名草根创业者。同时,建成电商扶贫示范镇1个,电商扶贫产业园1个,电商扶贫示范点80余个,带动周边20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全县2万多名贫困人口获得产业收益,实现稳定脱贫。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