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人民医院:做好科普 达人惠己

2021-09-30 16:24: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钰晗

  作者 成延忠

  科普创作的繁荣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重视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社会进步。科普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医学科普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人的生活、人的素养,因此,更具有其特别的重要意义。

  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预防医学的重新崛起,已成为21世纪医学的鲜明特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冲击,更加深化了医学模式转变的丰富内涵与外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病需治疗,而是还要无病促健康。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是离不开医学科普的,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而且能够通过科普更好地愈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群医学”(注),科普工作无疑也发挥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新医学模式、健康素养塑造和健康促进的系统化体系中,科普也无疑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支点。总之,医学科普作为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受众上的广大普遍,必定对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的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健康自管理念的普及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科普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我们必须很好地树立起来,这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

  县级医院是基层医院,面对着广大的基层群众,做好医学科普既有天然的优势,更有天然的需求。做医学科普谁早行动谁有利,谁也就早抓住了先机,抓住了医疗服务市场拓展、深化的牛鼻子,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谁也就早领悟到了医学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科普是一种“治病方式”

  当今,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医生的职责除了救死扶伤外,还应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预防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中。做科普就是一种新的“救治疾病”的能力和方式。医生一年能治疗多少病人?能为多少病人服务?不管你多么努力,因为时间和规律的限制,总是有数的、有限的,但做科普就不一样了,因其传播途径与内容的便捷、快速与多样,必然会形成成本低、效果佳、受众广等特点。它会顺利地实现为很多人服务的目标,实现十分广泛的服务的广度和效度。医学科普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但涉及急救、诊疗、预防和康复,还有理性就医和生活调适,也有运动处方和健康促进等。当然,诊治疾病的过程本身就是要特别重视进行科普的第一过程,它能深深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健康与疾病管理,也深深改变着广大百姓的理念与行动。从根本上说,医学科普是一种治病方式,是一种最早、最完整、最有效的诊疗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曲线救国”,也是实现“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有力之举。

  科普是医者的必备能力

  现代医学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医学科普的大发展,没有医学科普的大普及也就不能发生医学科学的新突破。科普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医学科普是一种增进医患和谐的有效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让病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重病和得了病早治疗。科普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是当代医者必备的重要能力;是“医患相长”理念的实现工具;是增加知识的广度、深度、高度、精度、规范度和传播度的能力。同时,科普工作能够促进医者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提升医者的影响力和人文执业能力。医学科普有教学的效能,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别形式的教育教学。

  科普是一条纽带和桥梁,把我们与社会、群众连接了起来,是医者融入社会、融入群众的能力,是医者工作实践中的“群众路线”。科普对品牌创建具有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用科普推动一个学科、一项技术、一个项目向品牌方向前进,同时在推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也树立起了个人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做科普是一种情怀和责任

  医者在引领生活新理念,护佑健康新实践,促进素养新提升中起着生力军的作用,有着特别的使命和责任。医学科普是极其重要的实现形式。医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决定了医学科普还是必须有医学背景的人来做。同时我们也知道,医者做科普往往是繁忙的8小时之外的“副业行为”和“额外劳动”,需要医者特别用心和付出。实际上就是一份情怀和责任,是一份为民服务的情怀和责任。要做好科普,就要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期望和需求,深深懂得怎样才是群众的综合最高利益。科普连着专业专职工作,做科普要善于平衡科普和临床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做科普常常是利用8小时之外的零碎时间,实际上就是要做出大量的无私奉献。这就需要我们下苦功夫培养科普的兴趣与爱好,不断地探索与挖掘,潜心地研究与琢磨,日常的用心与关注,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创新与精进,更需要总结、整合、提炼、转换,因此需要特别的辛苦和付出。科普不是运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一份特别的奉献和特别的坚持是做不好的。当然,这里的副业是加引号的,实际上它也是分内的事、责任内的事,是另一种形式的主业,或叫主业的延续形式。是我们必须认真做,也必须坚决做好的。做科普的过程,也是情怀和价值观渗透的过程。作品投射着作者的影子,释放着能量的光辉。勤奋地行动起来,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灵动起来,内心充盈起来、振奋起来,会使自己的工作变得充满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总之,要让我们的理想目标和能量状态寓于异彩纷呈的科普之中。

  走出两个误区,明晰三个任务

  科普不是肤浅的、随意的东西,也不是散漫的、低档的东西,而是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高端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前沿的东西,如机器人手术、3D打印医疗模型、基因测序等。科普工作不是边缘的、非主流的、年老的、年轻的、知识层次低的人员,而是主流的、前卫的、高层次的、高大上的人员来做。如胡大一、王陇德、钟南山、葛均波、王辰等。

  目前,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医学科普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到了科普队伍中。有科普人士说:“如果说医学和公众间有一条广袤的长河,我就是那个医学科普的摆渡人。”科普具有无限的魅力。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加入到了医学科普的阵营中。当今时代,年轻人因他们的激情、敏锐和对新事物的感知与把握,确实成为了科普领域的生力军。他们有着蓬勃的活力和动力,为医学科普带来了无限可能。

  急诊人员说,科普就是救命;预防人员说,科普就是防病等。科普当然是医疗服务链条上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我们还要善于做到医学生活化、生活医学化;科普诊疗化、诊疗科普化;科普生活化、生活科普化。这是互为联系的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生活、医学、科普三位一体,必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必然带来医学新模式,健康新促进的新局面和新境界。我们必须不断地想着科普,议着科普,做着科普,也才真正会有科普工作的新高潮。医学科普有三大目标:一是让群众听得更明白,二是让群众自觉去行动,三是自己同步的提高。我们就是要围绕这三个目标探索规律和方法,制定措施和办法,行动起来,做出成绩。

  技巧和艺术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做好科学普及,不仅要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也要着力提升吸引力、时代感。

  科普不但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还要有技巧性、艺术性。在内容、题材、创作、传播和效率上都要有技巧和艺术性。科普首先要满足群众的需求,然后是引领和创新需求。也就是说,科普的内容由满足、引领、创新群众需求而来。传播的方式可线上线下,可院内院外,可文字漫画,可音频视频,可电视抖音,可微信信函,可回访座谈等,内容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当然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先做好诊疗过程中的科普,同时做好日常中的科普。生活时时有科普,工作处处有科普。我们要善于将高深问题通俗化、复杂问题精练化、重要问题简单化、精英问题大众化、冗长问题故事化。要善于把艰深的医学常识做到好看、易懂,吸眼球,增粉丝;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做得简单、好记,甚至融入医学人文,用大白话讲明大道理,用大土话说透新问题。互联网时代,百姓有了广泛接触医学知识的途径,当然也为“伪科学”“伪科普”提供了便捷。医学科普要努力提升群众的辨识能力,善于成为“谣言粉碎机”“碎片整合器”“新知推广仪”,也要成为常识和疑惑的“翻译官”,还要成为医患和谐、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智能技术助力科普创新。主动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科普实践,使之成为推动科普创新的手段。

  要克服科普工作方法单一、吸引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等突出问题,要运用“科艺融合”的科普理念,把科学、技术、艺术有机融合到科普展品和科普活动中,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科技之美。

  要高度关注科普工作的趣味性、互动性、时效性和参与度,还要努力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千万记得,科普是一种传播知识为纽带的情感连接,做科普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情感、交朋友的过程,可谓情景交融、其乐融融、人事俱荣。医学科普有无穷的魅力,请您抓紧行动起来吧,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将会有意料之外的奇迹发生。做好科普,一箭多雕。

  近年来,我们的队伍中具有科普思维和意识的人大大增加。涌现出了不少科普达人,他们服务群众和社会,也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自己也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成长。我们的同志建设了平台,登上了讲台,创作了抖音等。我们的一些科室也都重视了起来。当然,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的科室和同志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有的还在敷衍了事、被动应付。今年我们举行的科普大赛活动,正是推动此项工作之举,我们要坚定地做下去,培养出自己大批的科普之星,用优秀的科普和服务赢得群众和社会。我们的查体工作、合理用药、让90%病人留在县域、名科名医的打造等等,都有科普推动的功劳。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普工作,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制度化安排,择机成立邹平市人民医院科普大讲堂等平台,让全体同志强化起理念,贯彻起行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的同志应时时在自己头脑屏幕上打上这几条问句——你手机上存了多少群众的号码?你与多少患者保持着联系?你做了多少医学科普的工作?你赢得了多少粉丝?你得到了多少群众的信任和依靠?请同志们抓紧行动起来吧,科普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一定会大有作为。

  医学科普要把握几种意识:科学意识——医学是严谨规范的东西,来不得半点马虎。绝不可认为只是几个小抖音,小视频,就随心所欲,不讲科学。绝不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吹风迎时。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每一个观点都要依据凿凿,医生作为权威、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健康科普中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

  法律意识——医者的话不像卖电视、修电脑同志的话,多一句、少一句,精准一点、偏颇一点都不那么要紧,而医者的话,那是深度影响人的,有时是人命关天的。因此,他们科普中的语言像疾病诊疗过程中的语言一样严肃、一样关键、一样有分量。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如下的原则:尽量不写有争议的知识和观点;尽量不写没经同行评议的个人经验和观点;写肯定的、达成共识的知识和观点;科普要渗透价值观,不仅体现工具理性,更体现价值理性,体现“科学济人道”。有文化有思想的科普才有穿透力、传播力和感染力;健康科普一定要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如健康游戏、健康抖音、健康动漫等。

  管理意识——科普工作既需要机制建设,也需要制度安排。既要有计划设计,也要有目标推动;既要培养科普队伍,也要助推医普融合;既要有总结促进,也要有质量管控。总之,科普需要强化管理。

  受众意识——怎样让群众想听、愿听、听明白是科普的大问题。做科普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自己的语言,不能满口专业术语和理论教条,更不能让群众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要言之有据、讲述科学,让百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总之,科普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一做就灵。”要特别研究受众的基本背景、基本素养、知识层次、性格特质和接受能力、接受效率。总之,要有的放矢,否则,就会造成我们夸夸其谈,群众一脸茫然的情况。

  创新意识——科普既需要不断创新,又需要塑造品牌。内容、形式等都需要创新,在强力落实的过程中,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努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做医学科普,可不只是医生的事情,医药护技等都有其内容,都有其大显身手的机会和市场。

  繁荣的医学科普,必定带来医院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期待科普的春天,更期待我们的春色满园。

  注:群医学是根据不同群体健康和疾病的差异特点,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相关因素,对某个群体疾病进行的防诊治活动,使群体或整个人类的生命全程健康效益最大化,医疗卫生的成本及资源分配最优化。

初审编辑:任丽华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