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2021-09-08 21:20:00 来源:  作者: 李存

  □刘德玖

  精神,每个行业都需要一种精神,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精神,什么是水利精神?

  古有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劳而忘身,率先垂范,疏通了九州河川,筑起了九州大泽的堤坝。“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鄣九泽……”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物质丰厚,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国家得到了治理,老百姓有了安定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治理、开发、保护江河的战略目标,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定要根治海河”、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滦入津、葛洲坝、引黄济青、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建设投入运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忠诚、干净、担当、科学、务实、创新”十二字水利精神,为广大水利人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方面提供了风向标。

  忠诚是水利人的政治品格。忠诚二字简而言之就是捍卫。为了正义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不遗余力地匡扶正义正气。竭尽全力,肝脑涂地,使命必达。《忠经》: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纵观中华五千年,水利是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在提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胸怀天下、情系民生,始终忠诚致力于提供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奋斗目标,承担起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

  干净是水利人的道德底线。干净二字从字义说就是不肮脏、没有尘土、无污染、无污垢。新时代水利人承担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保持廉洁,风清气正,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逾越党纪国法底线,始终保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形象。

  担当是水利人的职责所系。担当是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出自《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水利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条件艰苦,无论是三江源头,还是东营黄河入海口,大都远离城区,在崇山峻岭之间、荒郊野外之中,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守与担当是水利人特有的品质。在新时代,水利人要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科学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它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一种方法。规划配置、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等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具有前瞻性,既尊重规律,又尊重自然,更尊重生态,坚持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治水、管水、节水工作的科学性、现代化水平。

  求实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作风要求。求实就是讲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水利事业不是空谈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倡导实事求是的新时代,工作要求真务实,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下基层、察实情、体民意、办实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把水利事业推向前进。

  创新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促发展,实践只有开始,创新没有结束,水利人克服艰难险阻,用创新驱动水利事业改革巍巍巨轮前行。在创新的新时代,水利工作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统筹解决好水灾害防御、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水利现代化治水、管水之路。

  人生拼搏永远在路上,都脱离不了两件事,会做人,懂做事。

  做人,要干干净净,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正,走得稳,行得远。

  数千年精神的传承、新时代实践创新,彰显了无数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做人的可贵品质,厚植了水利行业“科学、求实、创新”做事的价值取向。在治水矛盾发生变化、治水思路需要调整转变的新形势下,无论是面对严峻汛情的考验,或是任何风险挑战,都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这种行业精神,消除水患、保人民平安,战胜困难、勇往直前,把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推向辉煌。

初审编辑:刘蕊蕊

责任编辑:魏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