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爷爷做的婚宴“八大碗

2021-06-01 19:2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德玖

  无棣县水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刘德玖

  20世纪80年代,当时农村经济条件不算太好,开个支、花分钱都得算计算计,但孩子结婚娶媳妇是大事,不管你家手里有多少钱,有多少粮,养了多少猪,只要是年龄到了,说媒的说成了,就是凑钱、借钱都得抓紧张罗着结婚娶新媳妇进门。

  当时结婚对物质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不过是双方媒人过话达成一致,定好了多少绸子裤钱、换号钱,多少被面、棉花、布料等,就开始走入正式程序。媒人怀里揣着一沓“大团结”,与头戴旧军帽、推着“大金鹿”自行车的小伙子一起前往对方家里,自行车把上挂着放布料的包袱,小伙子红着脸憋住气,第一次走进自己的老丈人家里。

  这套程序走下来,求人看了日子,送了嫁喜帖子,男方家就开始准备结婚的重头戏——待客的大席。锣鼓一响,提前3天便开始忙活的兰爷爷在此刻闪亮登场了。

  新人结婚,场面上他是“大总管”,席面上他是总指挥、大厨,推着他的宝贝自行车顺墙一靠,就召集他的班子成员坐下来,从黑皮包拿出笔和几张公社革委会的信纸开始铺排。先问送客来几人,看客来几席,哪天爹来接、娘来送。时不时地盘算着这村客们谁能说会道,哪些爱喝酒,用谁陪客人给刘柳村长面儿……

  活铺排好了,跑腿的人马到齐,就按单子指兵派将:“老三你领着两人支上300块钱,套车去宋家赶集,买单子上的菜,猪肉买朱奎案子上的,就说我让去的,要膘厚,练点大油,鲤鱼八九两的最合适,拿好钱,打打价,记好账,别回来对不上;谁谁去买鞭、糖、香烟、茶叶,按单子买啊;德普你在院里盘锅台、搭案板,去推磨,回来发面蒸馒头,我就不管了;你们借桌子、凳子、盘子、碗的,记好记号,都热水烫烫,刷干净摞好,别耽误大后日待客;负责买红纸的,后日下午打糨子、贴上喜字,我苹果园不用你们贴,我回去找个人贴……”

  新人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大事小情都是他老人家一手安排。

  初八傍晚,次日的婚礼准备都已就绪,爷爷带着伙房班子拿着菜单又检查一遍,现在叫婚礼接待流程。因新媳妇的娘家离刘柳村30多里地,为了不耽误早晨8点28分的良辰吉时,接媳妇的三套马车凌晨4点30分就出发了。院里也忙活起来,烧水的、洗菜切菜的都忙了起来。喜公公穿着新衣服,拿着丰收牌香烟一支一支地分发喜烟,喜婆婆拿着蒙红布的手电院里院外地张望着,等待新媳妇的马车到来。

  接新媳妇下车,喜糖一撒,拜天地开始,村里陪客的和娘家客寒暄着,进屋按辈分年龄里外坐下来,喝着大把抓的茉莉浓茶,吸着平常少见的大前门牌香烟、吃着桃酥、蜜三刀和水果糖,嗑着瓜子、说话唠嗑等开席上菜,外屋正忙着用白瓷的酒壶温着酒。

  做菜的院子里,兰爷爷精神抖擞地给早已切好的四荤、四素凉拌菜配料装盘,不时地停下来,叮嘱着助手们做其他热炒菜准备。

  鞭炮一响,开席了,兰爷爷就开始指挥着上菜,小心翼翼用托盘行动起来,摆凉菜、撤点心碟子,摆小酒盅,倒上酒喝上了。

  开始上热炒和炖菜了,边上边撤,撤回来分别倒在容器里,留用或做折箩菜,盘子抓紧刷干净,下一道上菜用。这时候不多的“空隙”时间,兰爷爷赶紧坐下歇歇喘口气,推开小辈递上来的纸烟,大口地吸着自己的宝贝旱烟袋。眼睛盯着锅台上的大菜、笼屉里蒸着的“八大碗”。

  兰爷爷的“八大碗”有白水(肥膘肉)、炸藕合、炸虾、糊涂鸡(切小块、过油再蒸)、咸梭鱼、卷煎、松肉、鸡丝(配海米、白菜心)八样菜式。加工成半成品后,放入蒸碗,浇上配好的独门汤汁,上笼屉大火10分钟,文火再蒸20分钟就可以出锅,是席面吃饭的主菜。

  上完“八大碗”,端上羊肉丸子汤这道压轴菜,娘家客都不约而同地放下酒杯,齐声说:“喝好了,吃饭。”陪客嘴里说着:“再喝壶。”娘家客齐说:“吃饭,吃饭,还得见亲家,看看闺女呢。”陪客便把手里的长馒头递过去了。酒足饭饱,娘家的主要人物见了男、女亲家,商定好接送的日子,上了回程的马车,这样婚礼当天的主要程序就圆满完成了。娘家客走了,全体“工作人员”吃点酒席菜,歇息一会,再接着准备下午村里的堂客席……

  兰爷爷从年轻时就开始操办村里此类婚礼喜宴,到六十多岁时便不再亲自动手,偶尔指导指导年轻的小伙子们如何干。

  兰爷爷已去世多年,时常想起他老人家做的“八大碗”,虽然现在物质生活好了,但总感觉再也找不回从前那种味道了。

  最后怀着对老人的尊重,正式介绍我的兰爷爷——无棣县柳堡镇刘柳村德高望重的大厨刘宝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