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感染科医生的隔离日记:年三十晚患者入住

2020-02-12 21:1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作者 邹平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陈强

  21:40,经过一下午和晚上的紧张准备,隔离病房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马上电话通知发热门诊,由发热门诊护士李青护送患者到隔离病房。

  此时的感染科病房静悄悄的。完全没有了往日满床的繁忙景象——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大战前的寂静吧。

  大家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要面对面和新冠病毒进行斗争了;紧张的是,面对这种未知的病毒,怎么才能做好防护?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去打败疾病?谁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尽管下午团队六个人都在病房反复演练穿脱防护服的程序,但是,真正要走向战场了,大家心里还是没有底。

  谁先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接诊病人呢?

  “我去!我去!”大家都踊跃报名。

  我是组长,又是党员。而且又是感染病专业人员,面对未知的风险,未知的病毒,我不上,谁上?

  我决定,还是由我作为首诊医师,由王丛丛护士作为主管护士去污染区接诊病人,由彭美丽和巩晓君在护士站处理医嘱,在治疗室准备输液药品。

  接下来,是穿防护服,准备进入病房。尽管穿防护服的程序和动作已经熟记于心,但是真正要进入病房了,还是紧张地手心出汗,动作也不那么连贯了,大家都围了过来,给我们帮忙、提醒,生怕漏掉了哪个环节。这也形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战友”进入病房,必定有其他“战友”协助他穿好防护服,这既是保护“战友”,也是保护自己。

  因为,自从进入隔离病房起,我们八个人就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2:10,患者在护士李青的护送下,进入了病房,患者身材魁梧,年轻力壮,估计抵抗力不会太差吧,我心里平静了许多。我和王丛丛把患者引领到18床,给他换了新的N95口罩,然后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查体。

  平时工作中,问诊、查体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此时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艰难。

  和患者交流不到30分钟,我已是气喘吁吁,呼吸比跑了5000米长跑还要困难。听诊器的听筒无法放入耳朵,听诊无法进行,T37.6,Bp135/87mmHg,血氧98%……患者有轻度的咳嗽,没有痰,偶感胸闷,其他没有异常的感觉。

  我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后,准备回到半污染区的办公室,给患者下医嘱,而王丛丛需要继续留在病房,等待给患者输液治疗。

  22:50,由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需要脱掉外面的防护用品,脑子里反复重复着穿脱防护服的顺序,又是一阵手忙脚乱,好在,没有出现差错。脑子里想着,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把病毒带入工作区域。

  虽然在污染区呆了40分钟,但我已是全身湿透,除了紧张因素,再就是防护服,真的是太“保暖”了,以前认为,冬天最暖和的衣服是羽绒服,现在才知道,冬天最暖和的衣服应该是防护服。

  我疲惫地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给患者下医嘱,彭美丽、巩晓君执行医嘱,然后打电话通知药房,把药品送到隔离病房,并反复叮嘱送药人员怎样做好防护,保护好为隔离病房服务的同志们的安全,也是我们的责任。

  23:40,在确认病房一切工作妥当之后,决定由隔离病房护士王丛丛在污染区留守,继续给患者进行输液、换瓶、测量生命体征等治疗,巩晓君在护士站进行常规留守值班。

  因为,还会不断有人打电话到隔离病房咨询发热的情况,我叮嘱她,一定要耐心、细致地给咨询者讲解,不能有不耐烦的情绪。其他四名同志赶紧洗刷睡觉,随时准备迎接突发状况。

  今夜注定又是一个不眠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