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酒后驾车的治理需用"猛药"
2015-09-25 15:10: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提要]酒后驾车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交通法规对此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也将酒后驾车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特别是2011年5月1日起醉驾入刑后,醉酒驾驶由行政处罚提升至刑事处罚的高度。然而,就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部分驾驶人不顾他人和自身的安危而酒后驾驶。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农村道路上酒后驾车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沾化交警 张云梓
酒后驾车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交通法规对此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也将酒后驾车列为重点整治对象。特别是2011年5月1日起醉驾入刑后,醉酒驾驶由行政处罚提升至刑事处罚的高度。然而,就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部分驾驶人不顾他人和自身的安危而酒后驾驶。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农村道路上酒后驾车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一、农村酒后驾车原因分析
(一)农村传统因素。中国的酒文化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无论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亲友团聚都离不开酒。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往往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容易喝兴喝醉。有车一族面对荡漾而热情的酒杯总是难以拒绝,往往是前脚出宴席,后脚上车驾驶车辆,农村驾驶员酒后驾车的现象相对来说就更为普遍。
(二)查处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基层农村交警队人员少,辖区大,不能对广大农村地区酒后驾车现象进行及时、有效地查处。即使有时碰到酒后驾车现象,驾驶员弃车而逃或者驾车逃跑,交警出于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考虑,也不便强行追赶。这样的执法环境,导致农村酒后驾驶查处难度更大。常在路上执勤的一线民警不难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酒后驾车者无视民警拦停手势,驾车夺路而逃。有的酒后驾车者被执勤民警查获后,呼朋唤友为其讲情,有的借着酒劲,辱骂民警,有的还围攻殴打民警,更有甚者还反告交警打人。
(三)安全意识谈薄。很多农村驾驶员对酒后驾车存在模糊认识,认为酒后驾车是个人的事,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是“多管闲事”。有的农村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不良后果,仍轻信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驾驶员知道自己开车不能喝酒,但挡不住亲朋好友劝阻和酒的诱惑,心想少喝点,路上开慢一点,不会出事的。还有一些农村驾驶员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的车天天开,所走的路天天走,就算喝点酒也不会出事。
(四)法律意识不强。摩托车驾驶人群体受到自身条件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民工早出晚归),自身文化程度、信息来源等影响,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多,知识更新缓慢,没有意识到醉酒后驾驶摩托车是犯罪。尚有一部分摩托车驾驶人总认为酒后驾驶汽车是要被处罚的,酒后驾驶与摩托车扯不上关系。
二、农村“酒后驾车”常见的几种心态
(一)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人们心中一种固有心态,它可以和“大概”、“也许”、“可能”这几个词划等号。在日常交通中,驾驶员对不安全的客观环境采取冒险行动时,有时获得的便利或免于车祸的“成功”,使驾驶人存在按“经验”办和松懈麻痹思想,造成驾驶员在实际驾车时靠主观想象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忽略了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侥幸心理造成的这一实际。基于侥幸心理,驾驶人有时就会采取违反交通法律法规或违反较轻的交通法律法规的交通违法行为。尤其到了夜间,这种侥幸心理最为突出,完全将安全驾驶置于脑后,这种所谓的自信心和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酿成大祸。
(二)有盲从跟风思想。看见别人守法,我也跟着守法;看到别人违法,我也跟着违法。这类人不是不懂法,而是在行为上攀比或是习惯使然。认为交警下班时间路上没有民警检查,即使有民警上路,自认为驾驶技术高超,车辆灵活轻便,也能趁机逃跑。种种心理驱使广大摩托车驾驶人敢于以身试法。
三、农村酒后驾车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一)路况差。相对于城市道路,农村道路大多弯多路窄,路况较差,交通指示、警示标志不全。有的还是砂石路、泥路,在这样的道路上酒后驾车危险性不言而喻。
(二)车况差。由于经济条件和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民朋友购买的车辆大多是大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城镇流向农村的“二手车”,并且有很多农村驾驶员只管驾驶车辆,而不知道保养车辆。酒后驾着车况不好、性能不良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
(三)交通安全意识差。大多数农村驾驶员、在农村道路上行走的行人和在农村道路边上从事生产的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的薄弱,使农村酒后驾车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预防农村酒后驾车措施及对策
针对农村酒后驾车现象,交警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意识决定行动。农村酒后驾驶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驾驶员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手机短信、宣传标语、宣传手册、上培训课等方式,大力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要通过宣传酒后驾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让驾驶员警钟长鸣,让他们通过视觉冲击意识到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从而增强驾车的安全意识,杜绝酒后驾车违法行为。
(二)大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于农村酒后驾车现象,要强化治理。特别是在高发季节、高发时段、高发路段,要调集警力、物力,统一开展突击整治行动,形成强大的整治浪潮、浓厚的整治氛围和轰动的整治效应。开展整治时,要邀请新闻媒体随警执勤,加大对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及时报道整治工作情况,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和监督作用,加大整治酒后驾车行为的震慑力度。要从严整治农村酒后驾车违法和醉酒驾驶犯罪行为,要通过法律手段,严惩酒后驾车行为,使得酒后驾车人员以此为鉴,下次不敢再犯,促使酒后驾驶人不敢再以身试法。
(三)不断完善查处工作措施,加强科学执法观念。在查处工作中,交警部门要严把人情关,做到一视同仁,照章办事。对于酒后驾车者的不合理投诉,各级领导要给予民警精神和物资上的充分支持和肯定,要确保民警高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执法者一片清澈的执法空间。执法者也应根据辖区内道路交通实际状况,针对重要路段和路口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对重点路段和时段重点管理,特别是加强中午12点到14点、晚上19点30分到20:30分、夜里23点到次日1点的管理,因为这个时段是人们饮酒后返回家的高峰时间,以确保不发生因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总之,酒驾管控是一项艰巨的管理任务,需要我们充分重视起来,只有认真采取有效措施,制定长效酒后禁驾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预防、教育的目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氛围。
责任编辑:李丽娟
新闻热线:0543—3077555 新闻邮箱:bzdzw@163.com 滨州大众网友qq群:194643818 拍客群:134474533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