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潮评 |城市与大学如何更好“双向奔赴、互相赋能”

2024-05-27 10: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学瑞

  特约评论员 初宝瑞

  “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因城市而兴。”大学是城市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实力与城市动力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市品质滨州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于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科技创新引领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求,应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现有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选择更加实用的互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要健全互动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城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决策咨询机制、定期协商机制等,出台实施办法,制定具体措施,深入推动城校“双向奔赴”。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强化城校一体、城校互补、城校共生理念,促进城校在规划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等方面呼应与衔接。出台土地、税收、资金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校来滨建校。

  要优化互动模式。以政府、高校、企业为主体,整合与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采取共建大学或产业学院、研究院、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联合兴办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大学城和创新港,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平台、协同创新中心、新研机构、创新联合体,打造城校共同体,实现城校深度捆绑。持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充分发挥民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运用PPP合作办学模式。组建品质滨州智库,搭建城校合作交流平台,借助大学优质智力资源,开展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政策咨询等研究,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要明确互动方向。融合高校资源和滨州市产业优势,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战新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锚定科技创新方向,推动城校协同发展。比如,依托山东航空学院和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大力引进通航飞机零部件、机载设备、导航或航电产品等航空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应用”产业链;制定低空产业政策,支持滨州高新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高标准规划建设无人机产业园,倾力打造低空飞行管理与应用示范区、无人机低空产业集聚区。

  要加强互动协同。鼓励骨干企业、“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积极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建实体机构和研发创新平台,实现从单项技术项目合作上升为产业链式的全面合作。比如,鼓励滨州医学院与愉悦集团校企合作,搭建健康睡眠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与可穿戴电子监测设备的研发、远程家庭诊疗及互联网平台慢病健康管理的推广、抗螨抗菌系列医疗产品、互联网云数据管理平台及医疗服务网络研发与推广五个平台,实现跨界融合、推动睡眠与呼吸相关疾病防治医疗知识与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加快由传统纺织向生命科学纺织、产业用纺织等领域延伸,依托愉悦科研优势,推动人造血管、人造肌腱、人造皮肤等生物医用纺织尽快实现产业化。

  要强化互动融合。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企业主体、人才培养、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做到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真融”“真合”。比如,推广京博N1N产教融合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学校、老师、学生、企业、员工在“教学相长”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无缝精准对接。

  要拓展互动空间。促进我市与高校物理空间衔接融合、共建共享,在大学、科研院所及各类合作共同体周边布设政产学共建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科创基地,打造新的知识密集型空间,形成知识经济圈。比如,依托现有科创片区,融知识创新、产业制造、商务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推行开放校园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大书房”“大花园”“大客厅”作用,优化大学发展资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金宗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