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耕航天育种 服务种业振兴

2022-10-01 10:5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黄新宇 吕明晓 通讯员 郑伟超 韩昊天 滨州报道

  中国的航天事业进程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既神秘又陌生,而其发展进程又深深的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近期,中国航天最热门话题当属问天实验舱试验种植的水稻和拟南芥“生长状态良好”,此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开花调控分子机理,实现在空间站内的作物培养。相比于“遥不可及”的太空种植试验,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进行的航天育种试验则更显得“触手可及”。

  “从84号到102号,一共600粒共20份育种材料。我们每天都要来地里转三四趟,哪怕一棵苗长得稍微慢了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园区高级农艺师卢振宇如是说。“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启动果穗收获工作。正所谓‘龙生九子,凤生九雏’,就目前生长状况来看,尽管这些玉米生长状态各不相同,比不上大田里规模化种植的玉米果穗丰满,但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育种材料,是园区自主培育良种的里程碑。尤其是去年六月份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接受太空环境辐射诱变之后,它的一些物理性状会随之发生变化。”

  园区项目组通过对照试验,正源源不断的发掘出更多拥有更强抗性、生长特性更稳定的高产多抗玉米良种。“我们现在的工作,就相当于把它们放到擂台上去一较高下,这600粒种子谁更强,我们就把它筛选出来,去作为育种材料继续深入研究”。

  近年来,园区聚力开辟航天育种创新赛道,着力破除与滨州农业大市发展需求不相称的农业生产瓶颈。引进国内领先水平的航天育种专家王健团队,重点(针对)滨州环渤海滨海盐碱半盐碱土地特性,开展航天育种材料筛选培育。依托王健团队,2022年共引进48个经济作物航天育种材料,其中仅大豆品种就有33个。

  “我们在培育的材料中,筛选表现出色的优质品种,搭载航天器开展航天诱变育种试验。经过太空环境辐射诱变的大豆很明显的能看到,结荚量普遍高于普通大豆品种,一棵结荚甚至超200个,这对大豆产量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王健介绍说。“像我们平时所熟知的高粱,大多为单秆,高度大概要2米左右,相对来说抗倒伏能力较差。而经过诱变的高粱品种,我们发现会呈现出较为理想的1米左右高度矮秆的良性变异,甚至出现了一颗苗生出三个分支的变异,这对高粱抗倒伏、增产量提供了较优解决方案。”

  “通过航天诱变育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进程。传统的育种方法,筛选优质材料可能需要耗费十余年的时间,通过创新启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整个育种进程将可能压缩超一半时间。其产生的优良变异,在经过迭代种植、性状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品种申报流程,为社会提供优质种源”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健介绍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种业振兴的核心因素之一,而航天育种的效益也正在显现。园区将始终坚持以种业创新为引领,突出科技在农业产业里中流砥柱的作用,加快成果转化进程,全力推动航天育种技术成果在盐碱地上落地生根,为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出园区应有的贡献。

初审编辑:郭九涛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