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岭“变田记”

2022-04-18 20:01:46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阳春四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几名庄稼人正在忙碌着。少有人想到,曾经几乎不长庄稼的荒地也能变成良田。

这片麦田位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和东营市利津县交界处。由于这里的地面上曾常年覆盖着一层白花花的盐碱,有的地方长着白茅和芦苇,被当地人称为白茅岭。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田。

滨州市滨城区一片高标准农田的小麦种植基地春灌。(受访者供图)

白茅岭紧靠韩墩灌区的输水干渠,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白茅岭种植基地负责人侯国泉介绍,滨州中裕将黄河水沙直接引入这片盐碱地。黄河泥沙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且颗粒较粗,原水灌溉改善了土壤结构,既减少土壤沙化,又增加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为改善灌溉条件,缩短灌溉周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滨州市滨城区建立万亩节水灌溉农田水利项目,在农户需要用水时,能将水送到各级干沟、支沟、斗沟,农户自己就可以进行灌溉。

在白茅岭,滨州中裕又利用挖沟的土抬高地面,增加水渠的蓄水空间,收集雨水资源,在每片土地的南侧修好水渠,利用地面高低落差,自流灌溉。拔起水渠里的塞子,水就自然流向地里。

“这些地是按照千分之三的比降重新平整的。南高北低,每条水渠里每隔18米就有一个放水口。浇地的人只需要把塞子拔起来,站这儿等着,过段时间再把塞子放回去就可以。”侯国泉说。

滨州中裕小麦种植基地春灌。(受访者供图)

滨州中裕自有17个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畜禽产生的粪污经过两次发酵,变成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变成了白茅岭基地的有机肥料,浇水的同时可以一起施肥。

一系列改造后,原来高低不平、纵横交错的白茅岭土地集中连方成片,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秋天,白茅岭种养基地里试种水稻成功。经评定,三个品种均达到一级稻标准,亩均产量550公斤,亩纯收入2000元。

这几天,侯国泉和同事刚刚把基地8000亩地灌溉完。他说:“4000亩地已经种上了小麦,另外4000亩准备种春稻,等小麦收获后再种夏稻。去年试验成功了,今年继续种。”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白茅岭鱼多、鸟多,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侯国泉和同事琢磨着,今年在稻田旁边的水渠里养鱼、养虾,又能增加一笔收入。(记者邵琨)


初审编辑:王敏

责任编辑:卢志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