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援青“夫妻档”,无私奉献在祁连

2021-07-05 15:21:07 来源: 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021年4月15日,黄河尾闾的山东滨州已温暖如春,而2000公里之外的青藏高原祁连山腹地,仍然一片冰天雪地,寒气袭人。

  在李鹏期盼的眼神中,妻子王玲君,经过近30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祁连县。与其说是期盼,不如说是更多的关心和担忧。在这对滨州伉俪夫妻,简单的寒暄之中,两人一起步入祁连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两人共同的援青之旅。

  缘自黄河水,爱洒祁连山,两人用相濡以沫和孜孜以求,增续着山东对口援助青海发展的兄弟情义!

图片

  祁连山下建起滨州援建肛肠诊疗中心

  李鹏,今年46岁,是一名来自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专家,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医疗队队员。2020年初,李鹏已作为援青医疗队员,来到祁连。在滨州,李鹏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专业领域内知名的专家,与妻子更是感情深厚,独子已步入大学生活。本来是可以开启舒适生活,从容生活“不折腾”,李鹏却选择了放弃安逸,来到了雪域高原,用自身所学,贡献生命的光和热。

  “我父亲是博兴县的一名退休干部,在我小时候,他有一个援藏的机会,但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其他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李鹏说。

  在父辈心中一个未竟的梦,在李鹏身上终于得以实现。2020年,他经过志愿报名,层层筛选,成为当年援青医疗人才中的一员。尽管新冠疫情肆虐,这一年滨州援青干部在几经推迟之后,仍然踏上了雪域高原。

  来到祁连之后,李鹏了解到,这里虽然人口密度低,但是由于特殊的高原环境劳作方式和饮食结构,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并不低。当地的老百姓一旦患上肛肠疾病,大部分人要驱车或乘车近三百公里到西宁去看病。

  看病不方便是难事,治病的费用也不低,更让人难上加难。拿一个简单的痔疮手术来说,花费都能达到两到三万,高出平原地区许多。

  李鹏深入分析了原因,这是因为肛肠疾病所需的耗材全部需要购买,加上高原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医生资源的短缺,造成了医疗成本的提高。

  来到高原的李鹏立下志愿,决心用自己所学,去克服这个困难,为祁连百姓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李鹏积极与组织联系,向前方滨州援青干部人才管理组和后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议在祁连县成立肛肠微创诊疗中心。另一方面,他发动身边同行、朋友,号召爱心企业,捐赠捐献医疗器材,尽可能减少耗材成本。

  2020年8月4日,在山东滨州援青干部人才管理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市卫健委大力支持下,李鹏主导运营的滨祁(鲁青)肛肠微创诊疗中心终于揭牌运营。中心的成立,让祁连人不用东奔西跑去看肛肠疾病了,加上李鹏争取到的无偿援助肛肠耗材,使得在肛肠微创诊疗中心做手术,比同质量手术费用降低至西宁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不但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还省去了患者舟车劳顿之苦。

图片

  2021年春节之后,肛肠中心迎来了第一个就诊高峰,病房出现前所未有的床位预约局面,病人的增加带来工作量的增加。整个祁连县医院外科,从护士到医生都结束休假,全员上岗,加班加点。5个护士,2个麻醉师,就是科室全部力量。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外科实现了多日手术量达6台/天,其中肛周手术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台/天。

  “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李鹏笑着说,他的付出终于有了成效。

  李鹏对于医疗援青,有自己的认知:要把自己的专业优势留在青海,注重当地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的培养,为当地打造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所以,在他做手术时,都会让年轻医生上阵,自己放眼不放手、做助手进行指导。经过半年多的指导帮助初见成效,肛肠中心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处理水平已与滨州三级医院水平不相上下。

  在李鹏的坚持和付出下,截止到2021年7月,滨州援建的肛肠中心已健康运行近一年。肛肠中心在当地及周边县市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许多患者慕名而来就诊。海北藏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援青)王鲁感叹道:诊疗中心的成立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为祁连县,为海北州,办了一件大事。

  作为海北州第一家肛肠病诊疗机构,肛肠微创诊疗中心依托祁连县人民医院外科,利用现有的肛肠设备和人员,盘活当地医疗动能,这种创新符合当地医疗实际,属于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如今,该中心不仅仅服务祁连县,还以点带面,辐射到海北四县,服务全州及周边县市百姓,开创了山东医疗援青的新局面。

图片

  滨州援青干部人才管理组组长、祁连县委副书记劳建刚更是多次到医院指导:“肛肠中心的成立填补了肛肠专业短板,能够极大缓解农牧民对肛肠病的就医需求,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同时,肛肠中心的工作也获得了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山东省援青干部管理组领队、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长赵庆平和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夫唱妇随 续写新时代“董永与七仙女”故事

  2020年12月,李鹏主动请缨,申请援青工作往后延期一年,希望组织上予以同意。李鹏考虑到,“中心刚刚成立,在服务能力方面还有一些缺憾,同时,这边医生人员短缺,后备人才不足。我想继续留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批准,李鹏留下来了。

  不仅是李鹏留下来了,就在春节回家探亲时,他还“动员了”自己的妻子王玲君。王玲君是滨州市妇幼保健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从李鹏的言语中了解了,祁连县严峻的医疗状况。尤其是得知当地妇幼医生匮乏,且难以迅速缓解,以及广大农牧民热切希望加强妇幼医疗资源建设的现状,王玲君萌生了援青的想法。

  李鹏夫妻俩的家乡是汉孝子董永故里博兴,这里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戏曲,有着“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人间,助织还债”的传说。李鹏对妻子的决定虽然左右为难,一边是“无法在老人身前尽孝”的遗憾和愧疚;另一边是“大爱无疆、大孝有为”的责任和情怀。

  “医生意味着奉献,入党23年,要对得起党的教育培养,要对得起这件沉甸甸的白大褂,这里的情况更需要我们,必须要舍小家顾大家。”在作出艰难决定的时候,李鹏用这样的感悟说服了自己。王玲君则安慰丈夫道:“这叫夫唱妇随吧!”

  同时,王玲君也获得了滨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经过积极申报、层层选拔,王玲君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五批援青医疗队,于4月15日奔赴祁连。才有了夫妻两人相聚祁连县人民医院的一幕。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初到祁连的王玲君,被高原艰苦的自然条件给了一个“下马威”。虽然早有准备,初到高海拔地区,王玲君仍然受到了失眠、嘴唇干裂、鼻衄,心慌胸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系列挑战。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工作,作为妇产科医生,王玲君知道,她的工作时间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没有适应的时间,她便和其他援青队员一起,放下背包,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

  在最初一个月的时间里,王玲君便主刀手术9台,并成功抢救一例子宫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孕妇。同时,她还不忘与科室医生交流技术,探讨学术,为医院妇产科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作出贡献。对此,王玲君深入科室熟悉现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专业经验和优势,做好科室发展规划,坚守一线岗位开展诊治,积极开展手术,尽可能对急危重症做到每例必到,24小时随叫随到。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面积1.4万平方公里,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藏、蒙、回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9.2%。可能在许多人的心中,美丽的祁连下应该是,巍峨的雪山上蓝天白云,青青草原上小河潺潺,漫山遍野的牦牛藏羊。但是,对于来自平原的援青人员来讲,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

  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生同样的疾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每当看到群众那渴望的眼神、真挚的笑容和感激的表情,所有的艰难困苦都烟消云散了。王玲君说,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是,他们得到了这里同行和百姓们的一致认可,也让自己有了坚持下的勇气。“当地百姓、医院领导和同事非常尊重援青医疗技术人员,包括院长在内,无论职位高低,对我们均以‘老师、主任’相称。虽然许多时候,因为同事及住院病人语言不通,无法经常交流,但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肯定。”

  祁连县医院院长马海霖对此的解释,让援青人员更舒心:“各位援青老师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不远千里来祁连支医,服务我们祁连百姓,生活上提供体贴入微的照顾的同时,在工作中还要给予援青医生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和充分的自主决断权,让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施展拳脚,尽快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让各位援青医生工作舒心顺心更要开心。”

  “到受援单位,认真工作,全力以赴、相信自己的能力;高原温度低紫外线强,多穿点衣服,注意防护,注意身体;作为医生,在照顾好患者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滨州市卫健委及单位领导、家人口中的叮嘱,让他俩的脚步更坚定!对于他俩来讲,最放心不下的是双方已年迈的老人,可是有奉献必定有牺牲,这种奉献牺牲是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情怀!

  暖暖的话语间,是鲁青两地深深的兄弟情,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一家亲。李鹏和王玲君这对夫妻档,用自己的手术刀,书写了奋斗在雪域高原的动人故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