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2020年水利建设总投资110亿元列全省第一

2020-12-30 19:06:02 来源: 滨州日报 作者: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系统围绕“五补四强,九水共建”工作思路,狠抓“治水、蓄水、供水、节水、活水”五篇文章,聚焦“水美、水安、水优、水兴”四大目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为“富强滨州”建设夯实坚实水利根基。全市水利建设全年总投资110亿元,列全省第一位。

  这一年,全市水利建设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聚焦防洪减灾、乡村振兴、农村饮水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了一批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水利工程。投资66.43亿元,实施49项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骨干河道治理26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闸21座、病险水库6座,实现了对重点骨干河道全流域、全覆盖治理;投资31.65亿元,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项目区涵盖403万亩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近60%;投资1.4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水厂改造、管网更新等方式,巩固提升7个县(市、区)68.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滨州市创建农村供水保障“四大体系”》典型经验被水利部在全国推广;投资5.2亿元,实施16个小型水库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蓄水能力;投资4.9亿元,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统筹推进生态灌区和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压实河长责任,全市3970名河湖长巡河11.4万次3.5万公里,建立了“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高标准开展16条河段115公里的美丽示范河湖创建。

  这一年,全市水利工程效益之大前所未有,水利根基更加牢固,农业用水更加合理,农村饮水更加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49项重点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后,全市新增蓄调能力1亿方,骨干河道基本治理一遍,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实施后,农业灌溉引水、配水、输水、用水效率大大提高,农业灌溉基本实现“计量收费”,全市年均可节水5000万方,增加粮食产能4000万公斤以上;全市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农村贫困人口饮水指标“全达标”,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3%,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户户通”;小开河灌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9月份央视大型直播节目《直播黄河》进行了全面报道;超额完成了25.2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生态建设任务,完成地下水压减490万方,西沙河、新立河、朝阳河3座钢坝闸完成改建,全面提升了城区河道泄洪能力。

  这一年,全市水利工作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6次会议研究部署,主要负责同志先后10余次到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专题汇报,为工程建设出思路,指方向;分管副市长先后20余次在工程建设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迁占和施工等重大难题,为工程建设扫清障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实行“1+3+4+2”的多线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一体化指挥协调机构,牵头抓总,综合统筹协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市水利局用超常之力、行超常之举、尽超常之责,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和专班负责制,每名班子成员带领一个专班,锁定建设目标,压实工作任务,拿出责任清单,做到一项一项量化,一项一项分解,一项一项跟进,确保每一项任务都圆满交账、不拖后腿;各县市区水利部门保持工作定力,不迟疑、不懈怠,铆紧牙、鼓足劲,直面棘手问题,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成了一个个高效工程。

  这一年,全市水利改革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创新性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形成“工作专班+第三方”的监管体系,全年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检查5轮44批次,排查整改问题2280项。《滨州市水利局创新构建“点线面”结合监管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典型经验被省厅在全省推广。坚持“工程建设、机制先行”,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积极推广“政府主导、企业经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金阳模式”,省领导专程调研并在全省推进会上予以肯定推广;在项目区成立农业灌溉服务公司,政府主导项目发展,运营公司负责提供灌溉服务和工程运管,做到工程权责明晰、水费计收合理,实现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已在全市推广45万余亩,为农业精准计量奠定了机制基础。坚持“强化监管、提质增效”,全面推行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规范化创建,惠民幸福闸、沾化思源湖水库、无棣芦家河子水库成功通过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验收,沾化毛家洼水库供水厂被水利部评为全国首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同时,探索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小型水库管护到位、安全运行,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