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援青管理组多措并举推动“五个认同” 促团结和谐润物无声

2020-10-29 12:21: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佃潇 张新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通讯员 张新华 滨州报道

  2020年以来,滨州援青管理组携手祁连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五个认同”,促团结和谐润物无声。

  着眼就医就学,把同藏区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做细做精

  远程会诊助力一线抗疫。2月9日,在了解祁连县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后,滨州援青管理组第一时间向滨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申请设立了滨州市对口支援祁连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咨询专家组,是首个对口援助县新冠肺炎疫情医疗专家援青咨询组。通过远程会诊、医疗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咨询服务,为祁连县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提供远程会诊、专家会诊支持,通过“面对面”的对口支援,为祁连县一线的医护人员指导疫情防控知识,以安全、便捷的手段开展疫情防控指导,为两地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架起了连心桥。专家组迅速投入工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祁连县人民医院两家医院的疫情处置小组实现无缝对接,在防控制度和流程、消毒隔离、院感、护理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有效解决了祁连县当地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受限和交通因素造成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无法快速诊断的难题。疫情期间提供远程专家会诊168人次,诊断留观病人8人次。

  “空中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

  “空中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滨州援青管理组积极与滨州市教育局沟通对接,市教育局第一时间组织市教科院、电教馆和有关企业的专家连续两昼夜攻关、多方测试,终于克服技术困难,并单独为祁连师生增加了链接窗口,实现了祁连县广大师生同步收看滨州市的“空中课堂”直播,确保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祁连县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3月29日,滨州援青管理组积极推动复工复学,协调包机,将124名海北“民族班”学生接回滨州复课

  民航包机促复学。3月29日15时,山东航空SC4920航班搭载124名(其中藏族学生20人)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师生直飞济南,开始新学期学业,这是援青工作开展十年以来,首次以包机形式助力师生复学。该批学生是山东省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进行教育结对帮扶所设立的山东海北高中班的学生。山东滨州援青管理组针对海北州学生赴山东复学面临的交通问题,积极协调山东航空公司,取消银川经停点,改航线为直飞济南,促成此次包机业务,比乘坐火车节省30小时,保证了疫情期间复学安全。山东滨州第一中学从2015年成立青海班,从祁连累计招生136人,已毕业3届,重点本科上线率连续两年达到100%,在祁连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滨州青海班成为了山东教育援青响亮品牌。

  实施医疗援青“三个一工程”

  实施医疗援青“三个一工程”。今年5月底,新一批10名山东滨州援青医疗专家来祁连后,创新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每名援青医疗专家“带动一个科室专业发展、培养一名骨干医师、培养一名骨干护士”,传帮带医师、护士共20多名。引进山东爱心企业捐赠,成立省内第一个县级肛肠微创诊疗中心、县级眼科诊疗中心、县级妇产科诊疗中心,让祁连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治疗,免受长途求医舟车劳顿之苦。开展实现乡村巡回医疗全覆盖,义诊3000余人次,免费做心电图500余份;健康及业务培训50次,受益群众2500人。“中药蒸汽浴治疗”“离子导入治疗”等25项新技术成功应用为近多名藏区群众解除了病痛。短短3个多月,为群众成功实施白内障等手术60多例,成功抢救各类急危重症病人31例,西宁、大通等外地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医。滨州援青医生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来自山东的“桑杰曼拉”。

  “点对点、点带面”为宗教界人士免费体检。7月15日至16日,祁连县委统战部、滨州援青管理组、祁连县卫健局、组织滨州援青医疗专家为祁连县境内藏传佛教寺院活佛及伊斯兰教寺院开学阿訇共46名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免费体检,费用全部由滨州援青管理组承担。此举开启了山东滨州新一批“组团式”援青医疗专家与祁连县活佛、阿訇“点对点、点带面”医疗服务的序幕。滨州10名援青医疗专家以此次免费查体为契机,与当地藏传佛教寺院活佛、伊斯兰教寺院开学阿訇结成对子,提供“点对点、点带面”健康保障,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为更多的祁连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7月16日以来,通过宗教界人士介绍来祁连县人民医院找山东滨州援青医疗专家看病的群众达132人。

  着眼乡村振兴,拓宽产业协作领域助推藏区经济发展

  协调祁连县到滨州市参加第七届淘宝峰会,峰会结束后积极牵线搭桥,高德地图、蚂蚁金服的乡村振兴业务“普惠金融”“小店发光”落地祁连;促成祁连县、青海大学及青海高原鹰智能科技公司签订“生态补偿数据平台”项目合作协议,为祁连发展生态产业、精准核算区域生态价值提供数据支撑;应对文旅市场复苏需要,创意设计“慢游祁连、乐享天境”消费卡牌,已在青海省内和济南、滨州投放;邀请央广、光明日报、农民日报驻青记者参与祁连县全域旅游环保考察活动,策划打造生态科普研学旅行产品。援建的中小企业暨电商孵化园已经开园,已经入住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电商12家。引入山东借箭牛业有限公司联合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大浪村、大泉村和边麻村4个党支部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签约产能2000吨祁连藏羊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共同打造祁连有机特色畜产品品牌,让牧民再增收。引进山东企业在祁注册成立青海鑫火经贸有限公司,把有机牛羊肉送到山东人餐桌。

  着眼推进文化认同,拍摄院线电影《牛王》促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文化援青与产业援青相结合,充分协调祁连县各级各部门各层面的力量,在拍摄场地选景、群众演员预选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协助。同时,滨州援青干部管理组充分利用对口支援政策,全力助推该影片申报发行。该影片预计11月份院线上映,该影片以山东援青实施的首个精准扶贫、产业协作项目——“千牛万羊进山东”为故事原型改编而成,全景呈现东西部协作共进、滨州对口支援祁连取得的丰硕成果。

  电影《牛王》开机现场

  4月5日,全国首部援青院线电影《牛王》在山东省阳信县开机拍摄。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干部管理组作为支持摄制单位,滨州援青干部管理组作为联合摄制单位,积极向山东省委宣传部、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民委进行汇报、争取支持,全程协调助力援青六省市首部援青院线电影《牛王》在祁连县成功拍摄。5月份在青海省祁连县顺利杀青,预计11份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该影片以“千牛万羊进山东”为主线、以“藏汉一家亲”为主题,以山东首个“活畜入鲁”产业协作为原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少年格桑为了找回装上运牛车的“牛王”,开始一段从青海祁连至山东阳信的冒险旅程,全景呈现我国东西部协作共进、山东对口支援青海缔结的深厚情谊。同时,祁连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滨州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学习;争取山东省文旅厅支持,在祁连县成功举办海北州休闲度假、研学旅游产业培训班;举办全省第一个“组团式”纪检援青培训班,为祁连县培训县、乡、村纪检监察干部80多名。参与《魅力中国城·海北专辑》录制,“天境祁连”品牌登上央视舞台。

  捐赠助学金

  着眼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失恃失怙儿童关爱工程

  由于当地历史及现实的原因,部分孩子出生后其父母长期外出直接将其留给(外)祖父母,形成客观上的失恃失怙儿童,国家政策对这部分孩子的扶植倾斜上目前尚属空白。经统计,祁连县境内共有39名失恃失怙儿童,其中藏族33名、回族5名、汉族1名,最小的3岁,最大的16岁。针对这一实际,滨州援青管理组实施“励志感恩、凝聚人心、情系高原、爱撒祁连”失恃失怙儿童关爱工程,每名援青干部人才联系帮扶5名失恃失怙儿童,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援青,引入滨州爱心企业每年设立5万元励志助学金,护持39名失恃失怙儿童健康成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