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民政局: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 用行动践行责任和担当

2020-02-13 23:4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卢志强 王卫

  大众网·海报新闻滨州2月13日讯(记者 卢志强 王卫)和平的国度或许没有硝烟,但同样有考验、有牺牲。疫情蔓延肆虐正是共产党员接受考验之时,而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党员先进事迹让我们深信:哪里有党员,哪里有党徽,哪里就有熠熠不灭的希望,这场抗疫之战我们必胜。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感动和力量吧。

  以初心担使命,第一书记冲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滨城区民政局派驻沙河街道司家村第一书记胡凤勇坚守岗位,带领司家村群众认真落实上级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以初心和使命,践行责任和担当,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疫情就是命令。春节假期,正在家中过年的胡书记接到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从城里风风火火赶回到村里,紧急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传达部署中央及省、市、区、沙河街道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群防群控工作方案。司家村全村423人、148户,在滨州经济开发区企业上班的人员较多,人员进出频繁。经过对村情、疫情分析,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一是重点放在对进出人员的管控上,全村只留一个出入口,其他口全部封闭,严控人员出入;二是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在唯一进村路口上搭设帐篷设值班岗轮流值班;三是采取包组联户、责任到人,对村内人员往来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登记,摸清底数。

  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同防控疫情。自从2020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胡书记带领司家村党员干部主动冲在一线、无畏艰难,担当作为、坚守岗位,带头值班。无论风霜雨雪天气,坚持疫情防控值班24小时不间断,严格进出人员登记、测体温,不论亲疏远近,一律严格对待。对进出村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管控和登记,出入村人员逐个测体温,发放宣传材料。发现不带口罩的人员、主动发放口罩并提出善意的提醒,对不自觉的人提出劝导和批评。面对村民对疫情的不了解、不重视的现实情况,胡书记与村两委干部轮流每天用广播喇叭、微信等方式不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沙河街道办事处的最新防控措施要求、防范疫情常识,发放防疫政策暖心公告、防控知识明白纸,达到家喻户晓。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得到全体村民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村民都主动宅在家里。村民杨跃武的女儿来看他,他带口罩跑到村口做工作,把女儿动员了回去,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四五起。

  胡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时刻保卫全村乡亲的生命健康安全,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全村老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疫情防控工作也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理解,都很配合进出村口检查、测体温、人和车辆环境卫生消毒,并自觉进行登记和帮助做亲友工作。“大冷天,大过年的,人家胡书记干啥待在咱这儿受这罪啊,胡书记来咱村有段时间了,他是真心为咱好,这俺们都明白。”乡亲们说道。

  胡书记还动员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自发为防疫一线捐款捐物,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司家村共捐款11100元、捐物折价6000余元。村志愿服务者杨利明、郭立平积极主动要求在路口值义务班,在疫情面前司家村真正形成了捐钱、捐物、出人出力,全村总动员的局面。

  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重细节扛责任,防控不留死角,我是第一书记,就要冲在最前面”这是胡书记给自己下的军令状。他坚持带头值班,并在疫情防控中要求坚决做到三关。第一关坚持“三防”即“防输入、防扩散、防蔓延”,亲自带领人员入户走访,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摸清底数,建立进出村登记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第二关做到“三个到位”,身体力行参与到24小时值班中,制定值班表和值班交接表,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第三关是坚持“三个一心、三个依靠”。疫情防控工作中,坚持上下一心、干群同心、坚定信心,依靠村党支部、两委成员和全村群众,防控不留死角,使群众每个人都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员,形成群防群控,使全村变成了防范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

  化身超能战士,筑造社区防控堡垒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必须在社区筑起防控的坚实堡垒,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当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吹响时,滨城区社区服务中心李鸿雁主任就给自己上紧了发条,进社区、入小区、对接、随访、摸排.....“主任,看起来怎么这么憔悴?得注意休息啊。”没有人不辛苦,只是有人不喊疼。这已经是李主任连续工作的第15天了,这15天里她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疫情当下必须让居民有危机意识,暖心公告、倡议书、一封信、温馨提示、爱心手袋、明白纸.....不断地提醒社区居民要注意疫情期间的防护,甚至考虑到居民见多了看够了,可能对宣传不屑一顾时,李主任又联系专业人员录音,而推出语音公众号,电台广播88.9每日六次循环播放等新形式;为缓解居民的恐慌焦虑情绪,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公布心理咨询热线。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只为能提升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疫情肆虐时少一分伤害。

  正月十六,周日。考虑到大家连续工作,局里安排轮流休息,李主任主动要求值班,坚守岗位。儿子一直是她的骄傲,今年是孩子大学第一个寒假,本想多陪陪孩子,现在反倒是孩子成了她的“炊事员”和“办事员”。晚上8点,已经忙碌了一整天,才吃上今天的第一口饭。“真没时间,也没胃口吃饭,通过今天的走访检查,社区、乡镇在防控疫情工作中还有太多问题要解决了,现在大家一起理清问题,制定了方案,也能暂时松一口气了”那种快乐喜悦就像一个家长给生病的孩子买回了药,满心想的都是为孩子做点什么,又怎么会在乎自己的一顿饭。

  包保小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清晨,疫情当下的滨城街道格外冷清,滨城区民政局包保小区工作人员程海滨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龙山小区。翻阅昨晚值班记录,查看人员出入情况和记录情况,就此拉开了他第15天疫情防控工作的序幕。

  程海滨是民政局的新入职人员,他曾调侃自己是“老新人”,其实36岁的年纪,不老,但他却已经从军整整18载,绝对算的上老兵;2004年入党,16年的党龄在同龄人中也算的上老党员。18年,军人那份的坚守已然揉进股子里;16年,党员的担当、使命早已烙进大脑扎根心窝。在确定包保小区人员时,他主动请缨:“我是男同志,是退役军人,也是党员,没人比我合适,就我吧。”就这样,我们看到了他每天在龙山小区忙碌的身影:值班值守、巡查摸排、张贴宣传标语、环境消毒、联系社区、科普防疫知识......各项工作一丝不苟,带头执行。

  “原先就在这儿空地上值班。”程海滨指着刚搭起来勉强能挡风御寒的帐篷,“冷风吹着,大腿到膝盖冷的不行。”艰苦的条件加上连日的忙碌,使得他以前在部队留下的腰伤也复发了,经常只能用两只手叉着腰来缓解疼痛。

  “身体的疼痛不算什么,咬咬牙就忍过去了,最让我着急上火的是劝导工作,此次病毒老年人是最易感人群,而他们往往又是最不在乎的人。老年人不习惯戴口罩,在劝说过程中‘没有事,我传染不上’为理由,或者置之不理。面对跟爷爷奶奶辈年龄相仿的老人,我能理解他们,通过反复做工作讲传染的严重性,宣传口罩的作用及正确佩戴方法,使老人们最终戴上口罩再出门;有单位上下班工作人员对进出门登记测量体温程序反感,嫌手续太频繁麻烦,影响上下班时间,有的人员在公司职位比较高,对我们的劝导不屑一顾,我们本着执行规定,落实出入登记,测量体温的原则,耐心做说服工作。我没觉得委屈,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只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程海滨说。

  从家到包保小区,最早到岗,最晚离开,像这样重复的工作,对程海滨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觉得最愧疚的就是对孩子。“每天都是孩子还没睡醒就出门,半夜孩子睡着了才到家,有一天可能是孩子太想爸爸了,说着梦话去摸爸爸,摸到厚厚的扎手的胡子,醒了,一下子抱着爸爸,说爸爸你可回来了,你吃饭了吗?冷不冷?爸爸你该刮胡子了...... 而我能做的只是哄他几句,匆匆合上沉重的眼皮,睡几个小时,为明天的工作再出发。”程海滨说道。

  志愿“支前”,但求无悔

  白鹭公益服务中心是一个活跃在滨城区的志愿者组织,它的负责人刘邦军是一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党员,疫情爆发以来,刘邦军迅速组建了抗击“新冠肺炎”应急分队,并积极募捐,购买消毒物资捐赠给街道,自发组织志愿者参与进社区和小区的值勤工作;得知滨城区开展外围交通要塞管制工作急缺人手时,刘邦军主动请缨,迅速组织80多名志愿者集结待命,第一时间奔赴交通联防工作各个战场,冒着寒冷,配合交管部门对过往车辆司机测体温、做登记。“其实我参加疫情防控时没考虑那么多,只是觉得作为一个男人,一名党员就该做点儿事,哪怕很小的事。在疫情过后,再回首时能无愧于心。”刘邦军说。

  其实在白鹭公益服务中心活跃着很多像刘邦军这样的中共党员,他们设立党员先锋岗,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刘惠夏就是其中的一员。出生在1966年的刘惠夏,是油田的工人,也是父亲、丈夫。当他提出参与抗击疫情交通联防工作时,孩子、老婆都不支持,他就偷偷来到现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把自己全幅武装起来,给家人拍照片发给他们,告诉他们防护很好很安全。其实家人担心的不止病毒感染,还有他不再年轻的身体。刘惠夏白天在油田单位值勤,负责单位的防控工作。而得知交通联防志愿者队伍男同志少时,他主动提出晚上值班,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一晚上过往登记的车辆达到200多辆,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而为了节省时间,他与值勤的同志们把在帐篷里的办公桌搬到外面,“这样司机师傅下了车就可以少走几十米了,节省点儿时间,也减少点儿司机师傅们的焦躁情绪。我辛苦点儿没事,我知道了咱滨城区疑似病例连续7天没有增长了,这就值得了。”刘惠夏说。

  他们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前行的力量,我们只有在感受这份力量之时,才能不断地将我们个人的力量汇入,最后终会形成磅礴之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决胜千里,赢得这场人民的战争。

初审编辑:卢志强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