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工作坚持“三个标准化建设到位”

2018-12-12 17: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胡文杰

  

  向滨州市滨城区建设局公开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

  大众网滨州12月12日讯记者 胡文杰)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检察院于今年初提出创建公益诉讼办案区,打造公益诉讼山东标准的思路。经过精心准备及申报,滨城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办案区标准化试点被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批准立项。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滨城区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标准化试点建设已基本成形,推动公益诉讼工作规范、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共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9份,均整改完毕或正在积极整改。公益诉讼办案区迎接各级领导调研指导及兄弟单位观摩20余次,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7份,召开诉前会议1次、公益诉讼座谈会2次,编写公益诉讼办案保障、制度、规范、文件等标准25项,公益诉讼山东标准创建正在稳步推进。

  办案保障标准化建设到位。一是办案场所标准化建设突出实用化。投资300余万元,建成面积500余平方米、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公益诉讼办案区。该办案区设有公益诉讼工作展示区、指挥调度中心、诉前会议室、公开送达室等8大功能区,功能齐全,标准化、实用化特征突出。如指挥调度中心集中实现了软件主动推送公益诉讼线索、同步监督庭审活动、实时监督行政执法活动、调度办案进展等多项功能,智能化、信息化提升了监督实效。公开送达室创新采用圆形桌,检察人员、受邀代表、行政机关成圆形就座,既突出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又体现了多方联动、同心合力的司法理念。二是办案装备标准化建设突出智能化。在购置标准化公益诉讼调查取证设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智能办案辅助系统,推动公益诉讼线索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获取转变,由人工获取向智能推送转变。三是办案团队标准化建设突出专业化。该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公益诉讼工作,检察长每周一专题调度、领导带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已成常态;成立由4名员额检察官、3名检察官助理组成的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坚持每周一次培训学习,结合标准化知识、公益诉讼办案规定等,组织业务培训和案例研讨,助推公益诉讼多点突破、全方位推进。

  办案机制标准化建设到位。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滨城区委领导对该院的公益诉讼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与区法制办联合制定《关于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构建多方联动、协作配合新机制。二是强化内部协作配合。制定《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内部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了监督合力。三是制作规范用于指导办案。制定《公益诉讼办案中心管理办法》《检察建议公开送达实施办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会议实施办法》《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实施办法》等程序规范,助推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

  办案程序标准化建设到位。一是完善检察建议规范化办理模式。推行检察建议案件化办理模式,对公益诉讼线索统一受理、集中管理,严格证据调查、收集;对每一份检察建议都反复斟酌,做到有理有据、说理充分、规范严谨;检察建议由办案部门完成初稿后,由研究室按统一标识、格式、编号印制。二是完善检察建议规范化公开送达模式。设置专门的公开送达室,以场所规范助推办案规范。对检察建议公开送达方案、程序、议程进行规范设计;通过多媒体示证,以看得见的方式将法律依据、证据等展现出来,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三是完善检察建议规范化跟进监督模式。邀请人大、监察委等单位人员及人民监督员等到场旁听检察建议公开送达活动,并举行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多方联动的监督合力;对行政机关落实检察建议措施不到位的,召开诉前会议督促其整改落实;对检察建议的回复情况进行跟进监督,评估整改落实情况,视情况决定是否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初审编辑:卢志强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