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融媒体时代的记者都是“斜杠人”

2018-11-08 09:1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吴军林

  2018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9个记者节。记者节和护士节、教师节、医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四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何为记者?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

  融媒体时代的记者,更是“斜杠人”,他们是记者,是编辑,是摄影,还是主播……在第19个记者节,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一起发现美好,共同书写真相。此刻,向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体重93斤的摄影记者与她40斤重的设备

  采访对象:王媛

  身份:齐鲁晚报图片新闻中心摄影记者/摄影频道编辑

  摄影记者:王媛

  王媛是单位里唯一的女摄影记者,在济南的媒体圈都比较少见。一台相机、一个背包,打开家门,便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有采访就奔向采访地点,没有采访便开始满大街“扫街”,看看大街小巷的变化。夜幕降临,王媛又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了摄影频道编辑。来自全国各地拍客的摄影作品,都由她来编辑、发表。同时,她还是个两岁孩子的母亲,晚上哄孩子入睡,等孩子睡熟了,她又要起身继续工作,忙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事。王媛说,自从做了记者,一日三餐很难规律,一忙起来,经常忘记自己吃没吃过饭。

  虽然是女摄影记者,但跟男摄影记者没什么不同,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女摄影记者就把好的机位让给你,该挤的还是要挤,该抢的还是得抢。让王媛记忆深刻的是全国两会期间,为了抢到好的机位,每天她都需要背着独脚架、400mm的长焦镜头、200mm的镜头、广角镜头、24-70mm镜头、2台机身、摄影包满场飞奔,这些器材的重量加起来至少40斤,而她的体重才仅仅93斤。

  王媛说,作为一名记者,永远都是风里来雨里去,别人下雨下雪往屋里跑,记者是雨越大雪越大,越往外面跑。平时办公室都有备用鞋和衣服,经常采访回来,衣服鞋子早都湿透了,换好衣服,继续工作,做记者的都没有那么娇气。

  “家人都很心疼我,但也都挺支持我的。”王媛的父母和老公都很心疼她做记者这份工作,觉得她又苦又累,同时也表示理解和支持。每次见到父母,父母都会一把“抢”过她的相机包,帮她背相机包,为她分担些重量。

  谈到从事记者这个职业的收获,王媛说,在工作期间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收获很大,从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到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收获的不仅仅是各类新闻的大奖小奖,更多的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2018年的记者节,王媛对自己说:“不忘初心 重新开始”。作为2007年入职的老记者,从业已经11年了。经历了传统媒体的鼎盛时期,面对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了,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学习编辑视频,学习无人机,学习直播等等,做一个全能发展的新媒体记者。

  时刻准备随时出发,记者永远在路上

  采访对象:吴军林

  身份:大众网采访中心文字记者/热线记者

  文字记者:吴军林

  吴军林是大众网采访中心的一名文字记者,同时也是热线记者,主要负责民生新闻、社会热点等。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吴军林,是一名有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情怀的人。

  吴军林是一位与时间赛跑的人。24小时随时“待命”,哪里有新闻,就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对于吴军林来说,规律的三餐已经成为了“奢望”。平时一天只能保证一头一尾两顿饭,午饭有时候就跟晚饭一起“凑一顿”。为了新闻的时效性,为了能早一秒发出稿子,一切事情都要“靠边”站,比如:吃饭和睡觉。

  作为记者,能为百姓发声,为百姓办实事,让吴军林觉得实现了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的“新闻理想”。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018年7月份,在济南二环东路上有一个公交站台,该站台设置在车流量巨大的上桥口和唯一的右转直行车道交汇处,每当公交车驶入站台,就会“腰斩”所有右转车辆,将其卡在后面,造成压车拥堵现象。该路口高峰期车流量近6000辆次,路口拥堵成常态,而这个公交站台更加剧了拥堵。吴军林为了现场调查这一情况,在7月份的烈日下,暴晒了几天,统计因公交站台导致过往的车辆拥堵数据。情况核实后,吴军林立即跟公交公司以及济南交警支队联系,最终济南历城交警与公交公司紧急商议后提出解决方案。公交站牌成功平移,“卡脖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让吴军林觉得成就感十足,实现了自己的新闻理想和新闻情怀。

  在融媒体时代,吴军林认为,新闻已经不仅仅是无图不真相,视频已成为新闻的一个趋势。像诸城女车主推搡交警的事件,他不仅写了文字稿,还推出了视频,虽然文字稿反映也不错,很多中央媒体都进行了转发,但是视频播放量达到了百万级。吴军林说,在融媒体时代,今后,他会继续不断学习,学习摄影,学习视频,从文字记者向“全能”记者发展。

  “家人很支持我做新闻记者。”吴军林开心地说。从做记者以来,虽然会累,父母会心疼,但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比较快乐,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家人也都很支持。

  吴军林这样形容记者的工作:“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超长待机,日行万里。”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采访对象:黄凯

  身份: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播音员/采访记者/视频编辑

  山东广电主持人:黄凯

  黄凯是一名94年出生的“小鲜肉”,同时也是山东广电的“台柱子”,不仅是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早安山东》《晚间新闻》的播音员,还是山东电视公共频道《新闻午班车》《民生直通车》的播音员,有时还兼任采访记者、视频编辑。黄凯以清新亮丽的外表,明快生动的播报风格,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电视机前西装笔挺的他,出了演播间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录制节目的间隙,我们采访了被观众亲切称为“黄爱豆”的黄凯。不同于镜头前光鲜亮丽,采访中,他面颊泛红,一直在咳嗽,说自己重感冒了。问他为何不休息一天,黄凯笑着说,“我们这一行,轻伤不下火线,我一会还要做新闻直播,没事的,可以坚持”。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黄凯告诉我们,录制《早安山东》的时候,凌晨3点就要到达单位,甚至更早。先是熟悉当天的新闻稿件,开始为当天的新闻进行配音,这个过程有时会长达1-2小时。然后开始化妆,因为是男生,化妆的时间还算是短的。早上7点,《早安山东》直播开始,7点半直播结束,黄凯才能去吃早饭。休息一小时左右,再紧接着投入到《午间新闻》的配音当中。在主持《午间新闻》的日子里,黄凯每次下了节目去食堂,食堂只有“残羹剩饭”。下午的《山东新闻联播》更是重中之重,是山东一天的大事汇总,对于每一条稿件的播报状态都要去仔细揣摩,比如,寿光洪灾和省里重大招商会议的播报语气和情绪肯定不同,要在拿到稿件的时候及时调整。有时候在节目直播前十分钟还有突发新闻加入,此时需要播音员快速熟练稿件,心理压力也会比较大。

  “当风雨起,我们总在前。”从事新闻工作两年,是黄凯成长最快的两年。让他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在台里实习期间,跟着老记者报道维和部队选拔的新闻。为了让新闻看着更真实,黄凯换上了维和部队的军装,穿上防弹衣,佩戴防弹帽,亲身体验了一把他们的工作。黄凯不是山东人,为了工作已经2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了。作为一名新闻人,一名新闻主播,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把新闻大事传递给大家,黄凯感觉很荣幸。黄凯回忆说,有次下了新闻联播,在台门口被一名观众认出来,说:“黄凯,我天天看你的新闻联播,通过你知道了很多新闻大事呢。”那一刻黄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节,黄凯说,希望所有的新闻媒体人,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做好新闻。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