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委书记栾兴刚:加强民族团结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2018-08-23 17:42:00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加强民族团结,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阳信县委书记 栾兴刚

  阳信县是我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畜牧百强县”“中国鸭梨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阳信县以加强民族团结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以肉牛产业为载体的民族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肉牛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石产业。

  加强民族团结,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阳信县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县委的重大决策,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帮包少数民族村制度,定期研究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全县上下形成了回汉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繁荣的局面。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同时,积极选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争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着力改善民生,筑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投资2500余万元在少数民族村建设了省级标准化中小学、幼儿园。目前,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巩固率达到100%。着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医疗水平,投资1000余万元,在少数民族村新建卫生室15处,少数民族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出行条件,投资2000余万元,为少数民族村修建道路50多公里,15个少数民族村率先达到“三化”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为刘庙等少数民族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突出强基固本,增强民族团结的组织基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县15个少数民族村都加强了村支部建设,一批致富带头人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使用,目前,全县在职行政事业单位少数民族干部112人,其中副科级以上22人,县级领导班子和民族工作重点乡镇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全县“三级”民族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成立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列入县政府部门序列;3个少数民族重点乡镇成立了副科级的民族宗教办公室,其他乡镇(办)配备了专职民宗干事;村(社区)都配备了民宗工作信息员,全县形成了县、乡镇(办)、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管理网络。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民族经济发展空间

  完善政策扶持,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按照“抓龙头带产业促集群”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600亿级肉牛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阳信清真牛肉”品牌影响力。培育了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1个、山东著名商标3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16个。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乡镇3个,专业村38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6个,优质肉牛养殖基地42个,实现了肉牛养殖的标准化发展。

  注重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试验田。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鸿安、亿利源、鑫源等企业分别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肉牛研发基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搭建智能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多家企业建立了肉牛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系统追溯。突出招才引智,引进百名专家、教授成立阳信工作站,建立研发基地;筹建阳信牛业科学研究院,聘请大学肉牛产业创新专家为顾问,抢占肉牛产业发展制高点。

  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原则,积极探索“粮改饲”肉牛种养结合新模式。大面积种植青贮专用玉米,推广秸杆过腹还田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按照“肉牛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思路,引导少数民族企业建立犊牛繁育、标准化育肥、精细加工一体化的现代肉牛产业园;依托少数民族村,建设民族风情特色小镇,打造民族风情体验游;大力推进毛绒制品、高档皮具、牛骨雕刻等高端产业发展,做靓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打造肉牛产品集散新枢纽,开拓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借助“智慧阳信”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建成“智慧肉牛”——中国阳信清真牛肉产品交易中心,与全国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农业网达成战略合作,大幅提升了肉牛产品交易量,使阳信县成为东北、西北、中原肉牛产业的加工基地和全国肉牛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的中心。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