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鲁北大地掀起新一轮“校园足球”热潮

2018-03-08 16: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亚明 王蕾 张棣

  记者 王亚明 通讯员 王蕾 张棣

  鲁北春来早,扬帆正当时。

  在滨州市刚刚创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不足半年和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之际,2月28日,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滨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探索校园足球的发展路径,如同平地春雷,在鲁北大地引发了新一轮“校园足球”热潮。社会、学校、家长、孩子们惊呼:“滨州‘校园足球’的春天,来了!”

  精准定位,为“校园足球”树起鲜明导航

  滨州“校园足球”,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了“足球进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秉承这一政策东风,滨州市被列入全省7个“足球试点城市”之一,并叫响由此正式拉开了“校园足球”发展的帷幕。3年来,15万学生与足球共舞(超过全市学生总数的1/3),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达58所,学生足球社团达到866个,配强配齐体育师资,培育培训足球教师1000余人。特别是2017年,滨州成功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第二批唯一的非省会地级市;省委书记刘家义来滨州考察时,对滨州校园足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定位决定地位,地位决定作为。遍数鲁北校园足球的累累硕果,检视《滨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笔者深深感受到“校园足球”引发的积极反响----“将校园足球发展纲入全市教育和社会发展规划,突出足球特色;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竞技水平明显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保障支撑有力、足球文化溢满校园,具有滨州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目标精准,方能行动精确。细看这份新的“三年规划”, 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创新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场地设施条件、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等“七大版块”,既实现了不同环节、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全覆盖”,同时又量化了标准要求、责任时限、发展理念,目标精准,数字翔实,步骤精细,可行性高,为滨州“校园足球”未来三年的发展划出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对此,滨州市教育局体卫艺科长张金明深有感触地说:“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我们今后抓校园足球就更有底气了!”

  汇聚合力,为“校园足球”夯实成长土壤

  曾几何时,滨州“校园足球”也在艰难中奋步前行,经费短缺、人才匮乏、设施滞后、竞赛招生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始终是“校园足球”先行者心头永远的痛点。

  而今,“政府出钱,学生受益”的崭新格局,让滨州“校园足球”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方案》要求,确保市县两级校园足球活动经费落实到位,在国家、省对校园足球支持资金基础上,每年分别为每所国家、省级、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市、县两级按照2:8的比例安排),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10%、其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5%,专项用于校园足球设施维护、设备配备、足球教练员培训、购买足球运动校方责任险、足球教学及校内比赛、足球教师配备等。2018年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1000万,各县区也将配套各种足球专项经费,为“校园足球”的蓬勃崛起注入强劲动力。《方案》要求,市县财政还要对参加各级足球竞赛获得优异名次的队伍进行奖励。不仅如此,滨州市还充分放大“58所学校上榜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名单、国际足球运动小镇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小镇”的辐射效应,积极引入各方助力,共同为“校园足球”夯实成长土壤。

  透过《滨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一个“上下联动、凝心聚力”的“校园足球”引领架构已经正式牵头铺开----全市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滨州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对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整体设计,把好“总开关”;由教育、体育、编制、人社、财政、发改、规划、宣传、足协等组成的校园足球协会也分工明确,把好“大视野”。与此同时,全市累计投资10亿元用于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现所有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和偏远足球特色学校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全覆盖;继续深化与鲁能泰山足球学校的对接,盘活全国首家鲁能泰山滨州足球学校这一载体,积极参与全国、全省比赛,形成了“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双师型”(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备足球教练员资格)足球教师”“ 创建2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所,经常性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数量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积极组织优秀运动员参加学区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等五个层级“满天星”精英训练营”等一连串精准决议。

  “发展校园足球,绝不只是教育部门自己的事,而是需要汇聚各方合力,方能高歌向远!”滨州市教育局长王进东的话语里,满是对“校园足球”未来三年的浓浓憧憬。

  创新模式,为“校园足球”拓宽发展渠道

  纵观滨州“校园足球”的发展史,充满了一个个富有活力的创新元素。

  足球教学模式多元化、足球专业考题引入购买服务、探索建立校园足球考题专业考级培训机制……一连串机制的递次出台,盘活了滨州“校园足球”的发展动力。

  在《方案》中,“创新模式”思维被一再提及,范围辐射实现了全程跟进。滨州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校园足球被列为新兴产业,开展足球产业创新,突破瓶颈,带动足球俱乐部和体育消费市场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滨州坚持“整体跟进”思路,每年组织10期以上面向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教师和全市优秀足球教练员的专项培训班,并遴选优秀足球教练员到知名足球俱乐部参加重点培训,定期组织国内外知名足球专家来滨指导校园足球工作,教师的足球训练、进修、带队取得成绩都将在评先树优、职务评聘时享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足球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专业师资力量充足、梯次配备科学;结合全市校园足球发展特点,制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准入、退出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全程管理,对在校园足球主管部门计划内举办的全国、全省赛事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校在经费、政策方面都将予以奖励,在评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时,努力实现校园足球县域均衡发展,做到“活动有组织、规模上档次、氛围促浓厚、全员共提升”。

  人才是发展校园之本。通过新的“三年规划”,以拓宽足球人才培养渠道、建立以足球为特色的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和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等一连串“创新模式”清晰地勾画出了滨州“校园足球”的喜人愿景。不仅如此,全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教育与体育、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享场地设施的有效机制,开展与校外足球场地合作和校内运动场地改造计划,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推动校园足球场地资源共享;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多层次足球竞赛活动,不断完善全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健全贯通高校、高中段、初中、小学四个层级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实现与国家、省校园足球竞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衔接。如今,构建包括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域选拔赛在内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探索设立改革试验区校园足球文化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购买足球运动校方责任险解除后顾之忧、妥善利用外资助力等创新发展模式,正在为滨州“校园足球”的崛起腾飞,提供源源不断的“输血”功能。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而今,立足新时代的东风,搭乘“迎头赶超”的节拍,滨州“校园足球”必将在征程上,春色满园,精彩无限,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