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逐渐远去的历史记忆 滨州一些教堂的前世今生

2018-02-22 09:26:00 来源: 鲁北晚报 作者: 孙洪师

  随着传教士的到来和基督教的传入,也把西方的教堂建筑艺术传入中国。自此,一座座西式的教教堂在东方安家落户,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堂文化。今天,就来说说滨州一些教堂的前世今生。

  >>>英国教会医院:惠民县第一家教会医院

  英国教会医院开办于1919年,位于惠民县孙武街道办事处南关结核防治医院内,总面积47736平方米。1932年被正式命名为“如己医院”,有“爱人如己”之意,是英国循道公会圣道堂在惠民开设的一家大型教会医院。首任院长是英籍人士杜裴迪。

  现存建筑有6组,分别是主楼(山字楼)、院长楼、牧师楼两组、教堂(平房)、平房。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石结构,楼房都有地下室,平房的地板也不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是设有通风孔,有效地防止了潮湿。主楼的平面布局为“山”字形,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山字楼”,有上、中、下三层,21间,面积2577.5平方米。两座牧师楼平面布局相同,形似“凸”字,3层,面积各为658.5平方米,各有21间。院长楼共有3层12间316.2平方米。

  英国教会医院是一组集传教、办学、行医等活动为一体的古建筑群,是目前鲁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具有西洋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

  2013年被列为第四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李天主堂:博兴最早的教堂建筑群

  据《滨州文物通览》介绍,高庙李天主堂始建于1890年,位于博兴县庞家镇高庙李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外国传教士在高庙李村设高庙李堂区,建教堂5间。该堂区建立之后,先是隶属济南教区,后隶属周村教区,先后由德国籍神甫马悌亚、司德音、杨恩赉及美国籍神甫傅德辉、梅芳远等主持教务。

  此后又由中国籍神甫张秀清、王克恭、赵洪岭、宗怀德等主持。美籍神甫傅德辉主持之后,于1935年新建大教堂12间,神甫宿舍9间,工作人员宿舍9间,汽车库3间,磨房3间,并建男女两个校园共房屋50间。此时为高庙李堂区最盛时期,它管辖原蒲台县及滨州、利津等处部分堂口的教务。

  1944年底,主持教务的神甫全部撤走。教堂先后被用作被服厂、报社、兵工厂、油棉厂、医院、学校、粮所等。1986年,教堂又归天主教会所有。现保存的教堂为1935年所建,教堂高13米,宽11米,长34米,整个教堂建筑群占地1万平方米。1997年时,对教堂屋顶进行重修,这是博兴境内及周边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教堂建筑群。

  2012年7月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董姜天主教堂:当年滨县一带天主教总堂

  据《滨州文物通览》介绍,秦董姜天主教堂是1940年由美国神甫司道远主持兴建,位于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秦董姜村。当时占地30多亩,房间130余间,为当年滨县一带天主教总堂,对周围地区具有较大影响。

  现存大礼堂以及南北两侧辅房,礼堂东西长40米,南北宽11米,门窗均为带花纹的彩色玻璃。礼堂南北两侧对称分布着8间带走廊的平房,平房内为木制地板,极具特色。南侧为神甫所用,北侧为修女所用。

  2012年7月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姜楼天主堂、小刘天主堂等其他教堂

  姜楼天主堂始建于1878年,1931年完工,位于惠民县姜楼镇姜楼村,分别为意大利、德国、美国分三期建成,共建有神父楼、钟楼、修女楼、教堂、学校、医院、伙房等建筑,成为当时周村教区在黄河以北最大规模的教堂,也称“总堂”。当时占地面积10318平方米,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房屋计200余间,规模宏大。今余神父楼一处,该楼占地593.4平方米,有三层21间房屋现仍在继续使用。1983年5月被惠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店子教堂,民国时期建筑,位于惠民县麻店镇王家店子村,距惠民县城11公里,现有房屋24间,其中北屋12间,西屋7间,东屋5间。所有房屋均以砖、木、土混合结构为主。砖为青砖,瓦已经换成现在的红瓦。均为硬山,坡顶。最北端的7间北屋体量最大,有前后厦、地下室,有通气孔、砖雕,建筑风格中西结合,以中式为主。王家店子教堂大约是民国时期修建,主要是以传播天主教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乡镇医院使用,医院搬迁后,部分房屋被拆毁,现为王家店子村委会使用。2010年12月被惠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刘天主堂始建于1916年,位于阳信县金阳街道办事处小刘村,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分路南、路北两个院落。路北有教堂1座、贞女宿舍10间、神父宿舍4间、更衣室1间。其中教堂坐北朝南,南北长20米,东西宽8米。东侧门额上端写有“星耀海世”四个大字,南门两旁各有两根石柱,顶端建有小阁楼上写“天主教堂”四个大字。院中央立有木制十字架,直刺云天,室内北端写有“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十六字。路南院落有经言堂6间、修女宿舍5间。1925年,教会开设教会学校,1934年改称“道德学校”,全部招收女生,讲授宗教、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公民等课程。1935年高神甫创办磐石学校,全部招收黄河以北各县的男生。后两学校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停办。1935年,还开设有教会医院门诊,有3名美国籍修女为主治医生,全部使用西药,一年后改换中国籍修女为主治医生,1941年停诊。该教堂保存良好。

  2011年11月小刘天主堂被阳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鲁北晚报 记者 孙洪师 通讯员 封姗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