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航天人韩立田全程参与基地工程建设

2017-07-21 16:16:00 来源: 鲁北晚报 作者:

  

  1972年,韩立田从阳信县应征入伍,从没出过远门的他,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在这里一呆就是23年,直到1995年转业到滨州市审计局,可谓是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工程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设未动,测绘先行

  1973年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正处在建设初期,韩立田所在的建筑工兵团肩负着整个基地初期的工程建设任务,那时的施工地点,点多线长,多处开花,到处一片繁忙的建设场景,发射阵地、道路桥梁、办公用房、住宿用房,亟待通过他们的双手进行建设,韩立田就在其中担负了先期的测量、测绘工作。“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战严寒斗酷暑,这些词语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啊,”韩立田说,“当时我们连所住的宿舍是早先年成昆铁路建设民工遗留下的‘干打垒’稻草房,外出执行测绘任务时住的是没有布窗户的破旧帆布帐篷,里面又潮又湿,发霉的味儿很重,冬冷夏热,春秋臭虫成灾,一觉醒来,身上被咬的遍体鳞伤,但困极的我们倒头就睡,只有醒来后才感到浑身的疼痛和瘙痒。”在西昌发射基地办公、生活区的建设中,从寻点测量到布设导线网及海拔高程的测绘,还有施工图的设计、施工等,韩立田自始至终都参加了全过程。之后还陆续进行了发射阵地及各团站的建设施工。“在建设基地办公、生活区之前,必须先由我们测量出第一手资料,再绘制出蓝图,才可以在实地进行施工。在基地办公生活区的导线及高程地形测量时,有时为测好一个点,我得往返好多次,另外西昌那里海拔高,阳光照射厉害,长期的野外测绘,日晒就不说了,每个人都被晒得黢黑,晒得严重的,脸上的皮会一块一块地往下掉,钻心的疼啊。”

  >>>纠正建设图纸中的错误

  韩立田是一个爱好学习,勤于思考的人,在部队期间,他较为系统地钻研了营房管理学、审计学、建筑学、会计学、现代管理学、工程预决算、测绘学等业务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韩立田所学的这些知识,在基地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的建设中,韩立田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纠正了工程设计院的设计错误,重新绘制了工程图纸。这个图纸草稿绘制完成后,由当时的指挥控制站站长张文忠送到科委设计院,后由设计院一字没改地制作成蓝图下发,进行实地施工使用。照此施工,不但更实际好用了,还给国家节约了几十万的建设资金,为此,基地给他荣记三等功一次。因为卓越的业务能力,韩立田被西昌基地聘为审计员、招投标委员会评委,凉山州测绘学会也聘他为会员。同时,在总后勤学院学习房地产专业期间,韩立田成功获得了北京市房地产业专业管理合格证书。

  >>>保障二号发射场提前竣工

  作为基地上下公认的“老黄牛”,在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韩立田充分体现了老渤海精神,总是冲锋在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多次受到基地领导的表扬,被誉为工作上的放心好干部。尤其是1989年基地泥石流抢险中,韩立田更是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荣记三等功一次。“凉山自治州是四川省泥石流较多发地区,大小泥石流沟遍布,灾害严重,这和当地的地质构造有关,也给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也是如此,1989年9月4日,冕宁县沙坝乡突发泥石流,泥石流冲毁了道路,阻塞了交通,最要紧的是,这会延误到二号发射场的建设,进而影响到密集到来的发射季。”面对这个难题,基地领导找到了韩立田,询问他有没信心完成任务,韩立田二话没说,当即接过任务,投入紧张的抢修施工中,他既得负责指挥施工,又要组织协调,还身体力行地参加抢险,连续一个多月在泥水中摸爬滚打,经过不分昼夜的抢修,提前半个月抢通了通往发射场的公路、铁路、供电线路和通信线路,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为国家重点工程——二号发射场的建设提前竣工,以及后来的10月份发射任务赢得了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二号发射工位不仅曾以建造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而且以世界一流的设备设施荣获了‘亚洲第一塔’的美称,”韩立田说,“二号发射工位由活动式勤务塔和固定式脐带塔组成,可以发射‘长二捆’‘长三甲’‘长三乙’等多种大推力火箭,能把重达5吨的大容量卫星送上太空,很是厉害啊。”记者也查阅资料看到,1990年2月4日、1990年4月7日、1990年7月16日,西昌基地进入了密集的发射期,期间分别发射了东方红二号A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澳星模拟星、巴基斯坦搭载星等卫星,为我国航天事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当兵期间四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作为建设的先行军,韩立田多次因为基地的建设而被通令嘉奖,荣立三等功三次,但也因为基地的建设工作,而在当兵的23年时间里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作为基地最早的建设者之一,可以说,基地的每一间房、每一段路都有咱们滨州兵的汗水来浇灌,都闪烁着他们辛勤劳动的身影,”回忆往事,韩立田不禁感慨颇多,“有付出,也有牺牲,有战友长眠在了基地,我也是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一次,韩立田坐车去勘测路线,在路过军用铁路线时,因院门口和铁路线只有十米的距离,再加上没有信号灯提醒,火车也没鸣笛,他们居然和试线车相撞了,吉普车原地旋转了360度,车内的人眩晕不知所以,因为铁路线试用车车速不快,吉普车上的人万幸没受重伤。一次,韩立田他们要去通信总站检查施工进度,车走到半路坏了,只好临时驻扎在一个活动板房里,临近黎明,大家接到了紧急通知,通信总站所在地发生泥石流,所有人员迅速赶去救险,“事后想想,真是后怕啊,如果我们住在当地,就会被泥石流淹没了。”另外两次分别是为基地采购外出和检查工作,因为山高路陡,在路上和施工车辆相撞,“当年的条件确实艰苦,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交通条件更是险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如今那里面貌天翻地覆,基地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韩立田语带自豪地说。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