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图书馆:让市民感受贴心服务

2016-11-07 11:45:00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 苏 锐

  办证超4.4万个,到馆人次超43万,借还图书册次超22万……这是山东省滨州市图书馆新馆运行8个月后交出的成绩单。如今,滨州市图书馆已成为当地人气最旺的公共场所之一。

  假期“一座难求”成常态

  提起今年暑假,滨州市图书馆馆长高青十分感慨:“每天上午9点开门时,门口就有一两百人在排队。门一开,人呼呼地就进来了。”他介绍,滨州市图书馆一楼、二楼共170余个阅览座位,暑假时每天都一座难求。进馆晚的读者没有了座位,只能找个僻静处席地而坐。到图书馆来的市民,或借阅图书资料,或自己带书,一本书一读就是半天。

  记者今年暑期曾在滨州市图书馆看到,该馆两个借阅室在一楼,西侧是综合借阅室,东侧是文史借阅室。综合借阅室借阅量比较大,暑假期间人流量基本每天都超过1400人次,多时能到两三千人次。借阅比较多的是哲学类、艺术类、工业技术类、医药卫生类图书,还有孩子们看的天文、地理等科普类图书。

  高青介绍,暑假期间,馆内文史借阅室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每天都得上四次书,都是读者还回来的。每次两大车、数百册,一天上千册。”而在期刊阅览室,这里俨然成了公共自习室,学习的学生、读报的老人、准备各种考试的人员,从6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把阅览室坐得满满当当。

  滨州市图书馆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两个月的时间,该馆共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借还图书5万余册次。除去每周一闭馆整理内务的日子,两个月52天平均每天进馆2000余人次。

  “零门槛”让民众感受贴心服务

  滨州市图书馆的“一座难求”绝非暑期仅有。从2015年12月26日新馆开馆,截至今年8月31日,滨州市图书馆8个月共办证4.4万余个,借还册次超22万,到馆人次超43.6万。

  为让市民更加方便地走进图书馆,滨州市图书馆在山东首个推出不交押金服务。当地群众到滨州市图书馆用身份证进行注册,不用交押金以及任何费用,便能进馆借书、读书、查资料。有专家分析,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让广大市民感到了政府文化惠民的亲近、贴心,也成为推动滨州市图书馆进馆人数和借阅量持续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借助新馆开馆契机,滨州市图书馆还力推大数据服务。该馆目前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各项内务统计均实现电脑操作。馆内新书近20万册,总藏书量40多万册,借阅规则是每个读者可以一次借阅3本,借阅周期为60天。市民借什么书,借书的周期、频次会即时形成数据。这为采购图书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在部分图书种类少、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优中选优。

  今年7月,滨州市图书馆的便民服务进一步升级——馆内电子阅览室正式开放。30台电脑,34个座位,只针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开放。高青表示,电子阅览室目前主要是为各种备考人员提供服务。“用得比较多的是中国知网和中科考试库,知网是下载论文、看学术期刊,考试库是考教师资格证、事业编、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电子阅览室需刷身份证入内,室内气氛安静得像考场。”

  “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

  广大市民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利用,给图书馆精准服务、延伸服务带来了强大动力。适应市民的文化需求,对接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滨州市图书馆的综合性功能、延伸出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

  滨州市图书馆三楼主要是报告厅、尼山书院,此外还有综合性功能厅,可放影片、欣赏音乐,而利用率较高的当属报告厅。截至今年8月,该馆共举办各类讲座20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次,开展培训活动16次,举办电影展映及各类知识竞赛7次,举办书画展览4次。

  一个个活动举办的背后,是滨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今年6月3日,该馆邀请当代儿童文学家彭学军来馆为孩子们作报告,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森林里的小火车》《腰门》等作品的创作故事和感受。6月30日,滨州市图书馆举办馆藏29幅著名画家乍启典作品研讨会,并把作品向社会公开,引发了人们对地方文化产品保存传承与研究的关注与思考。

  开馆至今,滨州市图书馆收获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同时也收到了很多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比如有市民反映座位少、图书存量不够多,有的则期盼能尽早建立独立的少儿馆。

  高青说:“反观图书馆开馆近10个月来,特别是暑期两个月的火爆景象,深感图书馆已成为市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当今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充满个性化,怎样提供资源、平台、服务,把精准服务做到市民心坎上,最大程度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意义,是今后滨州市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记者 苏 锐 通讯员 佟瑞娟

初审编辑:陈宏发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