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北“第一书记”给村办实事 件件办到群众心坎上

2016-10-31 12:1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卢志强 冯志强

  大众网滨州10月31日讯记者 卢志强 通讯员 冯志强)近日,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封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封富强做梦也没想到,过去因为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导致一直没有办公场所,村里的事只能“委屈”在自己家里办公。但在该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封王庄村刚刚修建了四间村居办公室。“村里有了办公室,这多亏了区人保局派来的‘第一书记’宋红君啊!”封富强激动地说。

  2014年7月份,经滨城区区委选派和人社局推荐,宋红君来到滨北街道办事处封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宋红君到村后没有盲目急于为老百姓办实事,而是进村入户走访,和农民交朋友,了解群众的心声和需求,为下一步为村里办实事打好群众基础和掌握村居第一手材料。

  村居道路难行是村民们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宋红君了解到,封王庄村是一个以粮棉种植为主的村庄,全村164户,548人,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15人,村集体经济空壳。封王庄村多年来都是土路,村内道路凸凹不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此,村民反响很大,修路的愿望非常迫切。宋红君在农户走访中获悉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议,进行沟通研究,把修路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及时的向选派单位区人社局汇报,得到选派单位的大力支持,纳入修路计划。通过号召村民捐款,帮扶单位帮扶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共筹集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整修村路。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该村历经2个多月完成村内两横两纵、宽5米、厚18厘米,长1300米的混凝土道路。铺设了十条厚7厘米混凝土伙巷共1700米,房屋前后铺砌砖块3700多平方米,修建了1400米排水管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雨季村路存水的问题。村庄的整体形象和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村路开通的那一天,村民自发来到现场,扭起秧歌,放起鞭炮,共同庆祝。自此,孩子上学、工人务工、做买卖跑生意再也不打怵村路难走了。“没想到村里几十年未能解决的难题,被刚来不久的‘第一书记’宋红君给顺利解决了。”路修好了,封王庄村一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

  “能为村里办点实在事是我们‘第一书记’的职责,我们不但要帮着村里修好路,还要给群众找致富的路,力争让这里的群众早日富起来。”宋红君说。

  村路好走了,宋红君把目光转移到村办公室上来。宋红君到封王庄村任“第一书记” 时,因无村办公室党群活动中,村干部召开会议,只能“委屈”在村支书家里。村支书封富强对记者说:“因没有村办公室,党建工作、党员教育、召开村民大会都无法进行,导致村党支部号召力差,执政能力大大折扣;因无村办公室,村民诉求、‘怨气’、矛盾无法得到合理疏导,社会稳定隐患较多。”宋红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封王庄村又无集体收入,怎么办?

  经村两委研究并报帮扶领导及部门领导同意,利用领导帮扶资金10万元建设办公室一处,以便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文化阵地”的作用。同时,科学谋划,采用合理配置、一室多用的思路,将党员教育室、党员活动室,村干部会议室集于一室,并建成了计划生育办公室、丰富了农家书屋等。

  集体没钱,村班子就不能为村民办集体公益项目,老百姓就难得到实惠。怎么办?宋红君又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村集体增收上来。因村集体经济空壳,就连每年村里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也都是有村书记垫支。对此,宋红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了他的一桩心事。为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本村彻底脱贫,宋红君紧紧抓住当前脱贫攻坚的有利时机,结合本村实际,经与派出单位和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和集体研究,决定把投资小、见效快、无污染、不占用土地资源的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村居集体增收的首选。于是,他协调区人社局帮扶资金10万元,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共计投资18.7万元在新建村办公室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25千瓦,该项目现已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年发电3.7万余度,能给村集体带来3.6万余元的收入,使这个多年来的集体空壳村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彻底解决村居长期无稳定收入的困局,并能保障村子里工作正常开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封王庄村的变化远不止于此。自宋红君任“第一书记”以来,该村还先后升级了农电设施;改造了自来水管道;加深拓宽了灌溉渠道;为方便村民接送学生能够遮风挡雨,建学生候车厅一处……至今,该村建设和发展已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全村面貌焕然一新。除了村集体通过产业项目成功脱贫,全村6个贫困户、15个贫困人口,也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推荐外地就业、政府兜底等方式,达到了脱贫标准。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刘仕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