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正式航运一年 一座自强不息执政为民的丰碑

2016-06-29 10:22:00 来源: 云滨州 作者: 周昆

  正式通航运营一年里,滨州港用一份精彩的答卷回答了全市上下的期待。通讯员 王树成 摄影

  6月26日,必定作为滨州历史上一个闪亮的日子而被牢记。去年此日,当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滨州港正式开航运营,滨州人魂牵梦绕的“海港梦”圆,滨州市作别“临海不见海”的昨天,打开海上北大门,开启了“向海发展,拥抱世界”的新纪元。

  滨州港,必定作为滨州历史上一项伟大工程而被念怀。从1969年两个500吨级泊位起步,近半个世纪里,滨州港建设潮起潮落、几经变迁,成为滨州持续时间最久、百姓关注最切、对全市经济社会格局影响最为深远的工程项目。为了她,多少代滨州人念兹在兹、朝思暮想;为了她,历届市委、市政府孜孜无怠、接力攻坚;为了她,无数建港人呕心沥血、手足胼胝……感天动地的建港历程,凝聚成一座执政为民的丰碑,谱写出一曲自强不息的壮歌。

  正式通航运营一年里,滨州港用一份精彩的答卷回报全市上下的期待:海港港区2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累计实现吞吐量近200万吨,集装箱1000标箱,营业收入2500余万元;3万吨航道、液化码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作为拉动北部沿海崛起的龙头,滨州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滨州港承载着全市上下的厚望,顺利完成从以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营齐头并进的跨越,“海河并举、建管并重、港航同步”,向着国家中型港口的目标奋进。

  缩小南北差距,实现追赶超越最大的增长极在港口。滨州对北部出海口的追寻从未止步

  “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曾经是滨州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痛。受制于泥滩坡缓的自然条件,受制于积弱积贫的历史原因,滨州空有239公里的海岸线,却是山东沿海7市中惟一没有海港的城市。没有良港,滨州在海洋经济的浪潮中备受冷落;沿海闭塞,北部250万亩宝贵的土地资源寂寥中沉睡……

  从1969年东风港建设两个以出口原盐和进口建筑用砂石料为主的500吨级泊位,到1991年7月省计委批准在套尔河东西两岸兴建两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从1997年3月开工建设东西两条导流防沙堤拟建设万吨级码头,到2005年2月28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确立 “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决定越过拦门沙建设万吨深水大港;从2007年被确定为“港口建设年”,全力推进滨州大港建设,到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北部沿海成立“北海新区”,提出了“港区联动,以港带区,区荣港兴”的战略构想……起起落落中,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北部出海口的追寻从未止步。

  2010年,成为滨州港建设扭转战局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滨州市委、市政府紧抓“黄蓝”两区历史发展机遇,把滨州港确定为全市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推进,全面拉开了北部沿海大开发大发展序幕。在当年年初召开的滨州港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张光峰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责无旁贷,必然选择” 又一次强调港口建设对滨州的极端重要性,迫切之情,溢于言表。面对参加会议的有关县区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再次陈明市委、市政府确保打好滨州港建设攻坚战的决心:“滨州未来缩小南北差距,实现追赶超越最大的增长极在港口。困难再大,也要坚定不移地把我们的港口建成!”

  这一年,滨州港疏港公路、防波堤一期工程、防潮堤一期工程、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全面铺开。当年港口建设实现投入16个多亿,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工程进度,均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2月17日正式批准,将滨州港由一般性港口上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纳入山东省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的重要一环。由“自生自灭”的地方性一般港口成功跻身交通部全国港口建设布局,战略地位的历史性提升,为滨州港建设打通了广阔的发展通道。

  港口工作者们用对使命和责任一脉相承的坚守,磨练锻造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滨州建港精神

  打开海上北大门,形成南北通透的战略格局,关键在于滨州港的建设。滨州港能够多大程度上承载起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滨州港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然而,工程量浩大、工期紧迫、资金短缺、施工条件恶劣……摆在港口建设者面前的是一重重现实而又严峻的挑战。

  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滨州港特殊的建设方式,决定了滨州港建设工程量之大、施工条件之险恶国内罕见。仅仅是修筑深入大海17公里的东防波堤工程,累计抛石量就达到1800多万立方米。这些块石、碎石全部从莱州、龙口,辽宁绥中等地船运而来,如果用来修长城,可以从滨州一直修到山海关。

  海上三分之一是八级以上大风浪天气,必须在风浪、潮涌等险恶环境中进行外海施工。回忆彼时的艰难困苦,滨州港的建设者们感慨万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建港实践,磨练锻造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滨州建港精神,铸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港航铁军。”他们坚守奋战在荒无人烟的盐碱滩上,用艰苦卓绝的付出去赢得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天地争斗的竞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每每念及滨州港,常常以“惊天地、泣鬼神”评价。而原省领导王仁元到滨州港调研时也由衷感叹:“‘滨州港精神’可歌可泣。有了这种精神,相信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时过境迁,随着港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港口现在的工作环境与建港初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便如此,面对着经营与建设的两线作战,面对着时不我待的发展压力,奋战在天海之间茫茫荒滩上的港口工作者们,工作的艰辛依然令常人难以想象。滨州港务集团的员工们大部分安家在市区,工作日里基本上就是吃住在港上,能够与家人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滨州港务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永杰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自从来港上工作,他就失去辅导女儿学习、陪伴女儿嬉戏的机会,惟一一次送女儿上学的记忆让他难以释怀。“有个礼拜一早上,不知道为什么孩子非得叫我送她上学。从家门口到小区外的校车接送点,孩子蹦蹦跳跳特别高兴。”是向同学们明了爸爸的存在?是向自己证明了在老爸心中的位置?女孩儿的心事难测,然而念及此事,父亲的眼中却泛起了泪花。或许,对于这些港口工作者来说,事业的辛劳更容易咬牙挺过,对家庭的愧疚却难以一笑而过。或许,港口工作者们对使命和责任一脉相承的坚守,才让我们对滨州港的未来更有信心。

  机制创新激发出强大的“造血”功能,推动滨州港进入了边运营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013年10月12日,三艘巨轮依次落锚滨州港2×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当隆隆的门吊卸下第一斗印尼进口的铝矾土,标志着滨州港海港港区一期工程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当无数滨州人为拥有自己的港口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时,深谙建港艰辛的市领导已经在为滨州港的未来发展谋划新的蓝图。

  滨州港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3亿元,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企业垫资、国家扶持和财政从“牙缝中挤”等几个渠道。这种方式无法满足滨州港后续开发建设发展的要求。要真正破解港口建设资金瓶颈制约,必须改变过去政企不分,由市港航局既建设又管理的模式,创新港口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014年5月20日,市委、市政府谋定后动,将滨州市港航局承担的港口建设职能划出,组建滨州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州港迎来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全新运作模式。当年8月14日,引入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港口码头、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并对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进行合作运营。

  机制的创新,让岸线、路域等基础设施和港区土地等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资本优势。在借鉴利用PPP模式、发行企业债,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扶持的同时,滨州港务集团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合作,取得项目贷款近30亿元。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及时有效保障了港口建设资金需求。凭借便利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滨州港务集团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北美投资贸易促进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中加自然资源滨州产业园项目正稳步推进,与北大青鸟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合资合作的码头项目已进入项目审批等前期手续……机制改革激发出强大的“造血”功能,滨州港进入了边运营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自2015年6月26日开航运营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与青岛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了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各条海运航线,加深与各船舶公司、贸易公司的合作。”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都洪宾介绍说,“一年来,滨州港2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已经累计实现吞吐量近200万吨,集装箱1000标箱,实现营业收入2500余万元。” 与此同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其中3万吨航道疏浚工程累计完成产值4.19亿元,预计七月份全面完工;2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结构预留5万吨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68亿元,沉箱预制及安装工作有序进行;液体散货区围堰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框架全部安装完成;其他公租房、防潮堤工程等也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

  由“背靠大海封闭发展”向“面朝大海开放发展”转身,滨州港正拉开滨州经济文化版图深层重构的序幕

  根据测算,滨州港建成以后,港口及相关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将达到20%——30%。滨州港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借助这个出海口,加速各种经济要素集聚和辐射,使北部250万亩未利用土地变成发展临海产业的乐土,推动全市范围的产业结构优化。其必由之路,就是借助海港港区这个龙头,恢复并且强化徒骇河、小清河等内河的航运功能,构筑起一个完善的水运网络,使之成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已经运营的海港港区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和正在建设的2×3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只是滨州港宏大蓝图上的一小部分,港口建设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根据《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由海港港区、套尔河港区和大口河港区组成。按照滨州市港航“十三五”发展规划,接下来的五年,仅海港港区就计划投资73.43亿元,用于加快推进各类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完善疏港铁路、管网、航道、防波堤及锚地等相关公共配套设施。

  “随着海港港区港口功能逐步完善和套尔河港区生产稳定增长,滨州港对腹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彰显。根据测算,到2020年,我市港口吞吐量达到6640万吨,比‘十二五’末增长三倍,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平均递增率将在30%以上。”市港航局局长杨学峰对滨州港的未来充满信心,“届时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4个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以及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防波堤延长工程、1#锚地工程竣工,滨州港将初步达到国家中型港口的生产规模,真正成为拉动北部沿海发展的龙头。”

  建港兴城,港城相长。随着滨州港建设的快速推进,北海沿海正逐步成为临港经济的沃土,魏桥、山焦等多个投资数百亿的大项目已在此落户,而港口经营企业、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和水路运输企业已经分别发展到15家、8家和10家。与此同时,滨州港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

  滨州港,推动这一个城市由“背靠大海封闭发展”向“面朝大海开放发展”转身,也将拉开滨州经济文化版图深层重构的序幕。

  (记者 周昆 通讯员 李鹏 慕术鹏)

 

初审编辑:王君彩

责任编辑:宋静涵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